最适合中国人的长生绝学:黄帝内经使用手册
武国忠
北京著名的孔伯华医馆的首席坐馆专家,被称为“北京最贵的医生”;曾经著有《四大
名医孔伯华医案解析》、《武国忠伤寒论临床带教》等专业学术图书。2006年协助老师
胡海牙教授主编《中华仙学养生全书》。2008年与胡海牙教授一起主编《陈撄宁仙学精
要》。
武国忠大夫认为阳气决定长生,阳虚是造成绝大多数疾病的罪魁祸首,因此治病养生首
先要扶阳。阳虚的年代是湿邪在作祟,千寒易去,一湿难除,湿邪是久病不愈、慢性病
缠身的幕后黑手。扶阳祛湿,是养生治病的不二法门。补足阳气要像理财一样,需要开
源节流。独到的道家医术,《黄帝内经》养生宝藏的古法今用,快速启动人体自愈大药
,祛病养生。并为您献上灵龟八法——储备人体原始能量最安全的八个养生大穴,打通
人体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八个穴位统治众病。三阳开泰——改变人生命运,升腾全身
阳气的心法秘传。改良周公百岁酒——来自仙家不传六耳的养生验方,迅速祛除体内湿
邪,充足阳气,堪称“世间第一回春酒”。
第1章 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
人的身体好比银行,阳气就是我们使用的货币。今天透支一点,明天透支一点,日积月
累,银行就不干了。当健康不断被透支时,身体就会告诉你哪不舒服了,腰疼、背疼、
落枕、感冒等,都是身体在提醒你:阳气不足了,货币透支了。补足阳气也像理财那样
,需要开源节流。
序 黄帝内经藏大药 六经注我解玄机
学医之初,老师曾对我说:“从学医的角度来讲,我这个老师只是一个领路人,病人才
是你真正的老师。”不知不觉,做“大夫”已经二十来年了。今天的我,对于对老师的
这句话又有了新的感悟,因为很多的本领确实是从临床上总结出来的,我珍惜与每一位
患者结缘的机会,在此感谢患者对我的信任,使我在医学实践的道路上不断地提高。
这些年,除了追随老师和以患者为师以外,我还要感谢我的另一个老师——书籍。二十
多年来,书籍伴随着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遇有棘手的疑难杂病我都会向这位老师
请教,在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里,对《黄帝内经》一书尤为偏爱,用功尤深。它给了我
很多治病救人的启示,并从中领悟了中华养生文化祛病延年之道。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构成,文字古奥,博大精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
部医学经典著作,几千年来一直是炎黄子孙寻求健康养生祛病之道的宝藏。唐代著名的
道家医学大师启玄子王冰,以自己多年修炼道家功夫的体悟,重新整理了一个本子,开
头第一篇《上古天真论》就把养生摄生的要点说出来了,可是自王冰之下的近千年的时
间里,因为缺少体认的功夫,大部分的学家都在对这部千古奇书进行随文演绎,以经解
经的注解,少有新意,无法理解到其中的精妙。
记得早些年随师修炼道家功夫时,老人家讲做学问与练功夫是不可分开的。他告诉我,
传统文化注重体悟,要经历几个阶段方可,一要亲证;二要体知;三要妙悟,需要身与
心同时证悟。
工作之余,我愿意把这些年随师学习的心得和实践,结合对《黄帝内经》的研习感悟如
实地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找寻到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祛病延
年。
这本新书,虽然没有按照前人的习惯对《黄帝内经》进行注解,但是书中的每一方法都
是本源于内经之义。现今流行以经解经、随文演绎的方式对内经进行解读,这种方式,
读者可能在养生保健的知识上对内经有些了解,但缺少具体实用的方法,读者很难从中
真正受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从我本人多年来对内经应用的经验来看,要
想让大家通过学习《黄帝内经》并在养生治病上真正有法可循,可能换一种解读方式会
更好。于是我在本书中应用 “六经注我”的解读方式,尝试与大家分享《黄帝内经》
养生祛病的智慧,使每位读者都从中获益。
南宋时期有一位研究儒学的大师陆九渊,他提出了一个很著名的治学主张和方法叫做“
我注六经,六经注我”,在此基础上他创立了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儒家学派心学。
“我注六经,六经注我”,这八个字,从字面意思来看也不难理解,“我注六经”就是
要尽量理解六经的本义,用通俗的语言来进行文本的还原;而“六经注我”则是要利用
六经的本义,反复体悟其中的道理,来阐释自己的学术理念,说白了就是用自己生命中
所领悟到的东西,去理解学到的知识,来与古人之心相契合。今天,展现在读者面前的
这本《黄帝内经使用手册》就是“六经注我”的结果。
古云:天地之大德曰生,所有的生命事物都是因缘际会,既然上苍赋予了我们宝贵的生
命,那么就一定要好好珍惜她,毕竟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讲只有一次,希望大家在平时
从身到心多关照一下自己,好好呵护她。道经云:一言半句便通玄,何须丹经千万卷!
如果大家能够从我所述的只言片语中受益,吾心足矣!
武国忠
2009年元宵节写于 听息雅室
1.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
就我们的形体来说,除去先天带来的疾病,24岁以前发的病,一般都没有大问题,因为
人24岁之前先天的元阳之气很足,人体神经、肌肉、骨骼都处于最佳状态。24岁以后,
人们身上的压力会逐步增多,耗费精神过度,也就是耗费阳气过度,身体呈现出阴盛阳
虚的状态。所以24岁以后的成年人生病,更应该从精神、情志层面去找病因,大部分疾
病是精神、情志受到损害造成的。
损害人们精神最大的因素之一,是现代社会的信息污染。我们现在一天内接触到的信息
,可能比古代人一辈子接触到的都多,每个人的心里都装满了事,脑子里也充斥着各类
信息。长此以往,人的精神受到的损害可想而知!比如说,一个人听到不好的消息,生
气发火了,很可能马上就能感到血冲到头顶了,甚至一些人还会突发心脏病。信息污染
是伤人于无形的,遗憾的是,目前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这一点,还单方面地认为是科技发
展的象征。
俗话说,病从口入。阳气遭受损伤比较大的另一个根源还来自于我们的饮食。别看我们
现在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其实大部分食物都受农药、化肥或者各种添加剂的污染,包括
转基因食品。长期食用被污染后的食物,会让我们五脏六腑的功能发生紊乱,反过来,
五脏受损也会侵害到人的情志,肝不好的人易怒就是这个道理。久而久之,人体也呈现
出阳虚状态了。现在非常流行吃反季节蔬菜,这恰恰违反了蔬菜自身的生长规律,因为
食物本身所含有的生命能量发生了变化。比如东北一年一季的大米看起来油润光泽,吃
起来口感细腻圆润,就是因为它吸收了一年的天地精华之气,蕴涵的生命力也旺盛。我
经常听到一些人向我抱怨:“哎呀,现在的东西越来越不好吃了,我越来越没有食欲了
。”这些食物蕴涵的生命能量,满足不了身体的需求,这样的食物又如何能美味呢?
人的身体好比银行,阳气就是我们使用的货币。今天透支一点,明天透支一点,日积月
累,银行就不干了。当健康不断被透支时,身体就会告诉你哪儿不舒服了,腰疼、背疼
、落枕、感冒等,都是身体在提醒你:阳气不足了,货币透支了。补足阳气也像理财那
样,需要开源节流。
每个人生来都具有很强的抵御外邪的能力,发挥这种能力的根本是培固自身阳气。我后
文将要提到的养生桩,就是让你把心静下来,以形控意,以意固形,让气血通畅运行,
让机体自愈力处于最佳状态,养生桩是目前我发现的养阳最快捷有效的方法。人之生长
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 “阳强则寿,阳衰则夭
”,所以阳气决定长生。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我在生活中还发现,在天热的时候尤其要注意不能伤“阳”。我的一位朋友,对孩子十
分溺爱,有一年,他的儿子特别喜欢吃冷饮,每天冰激凌不断,到了冬天,那孩子就总
是伤风感冒。第二年,在我的劝说下,他很少给孩子吃冷饮了,那年冬天他的孩子感冒
就少多了。
如果在夏天经常喝冰镇饮料,吹空调,露宿雨淋,很容易患伤阳之病,比如感冒、拉肚
子、风湿等。同样的道理,如果在冬天衣着太厚,久居温室,大汗淋漓或过用辛热,多
患伤阴之病,如咽喉肿痛、食欲不振、腹胀等。
很多时候,这些细节容易被人忽略,第二年得了病也不知因何而起。如果我们事先改变
一下自己的生活习惯,那么大部分疾病也就很难找上门了。
2.阳气若足千年寿,灸法升阳第一方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宋代的著名医学家窦材把自己喻为扁鹊再生,写了一部医书《扁鹊心书》,书中重点倡
导的就是扶阳。他认为自古扶阳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阳精若壮
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毖伤”,说的就是要保命长寿,扶阳是不二法门。
关于灼艾之法还有一个故事:
南宋绍兴年间,有一个叫王超的军人,退役后遁入江湖做了江洋大盗,无恶不作。他年
轻时曾经遇到一个得道的异人,传授给他一套“黄白住世之法”。王超按照这套方法修
炼,年过九十还精神饱满,肌肤腴润……后来犯案被抓,判了死刑。临刑前,监官问他
:你这么高的年龄,还有这么好的身体,有什么养生秘术吗?王超回答说:秘术我没有
,只是年轻时师傅教我在每年的夏秋之交,在小腹部的关元穴,用艾条施灸千炷。久而
久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几日不吃饭也不觉得饿,脐下总是像有一团火那样温
暖。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土成砖,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之力啊。王超被处死后,
刑官让人将他的腹暖之处剖开,看见一块非肉非骨之物,凝然如石,这就是长期用艾火
灸出来的。
可见灼艾对培固人体阳气的力量有多强大!《神农本草经》记载:艾草有温阳、暖宫、
除湿、通筋活血的功效。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
阴肾经与任脉的交会穴,故统治足三阴、小肠、任脉诸经病。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
、理气和血、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的作用,古今都作为保健的要穴。
灸关元的最好时机在夏秋之交,相当于北京地区的7月底到9月中。隔日灸1次,每月连
续灸10次。冬春两季除去特殊原因,尽量不要去灸关元穴,因为冬主收藏,春主升发,
灸多了反而会泄精气。
学医之初,我的老师有位病人,患有性功能障碍。老师没给他开药,就让他用艾条灸关
元穴,每天一次,每次灸15至30分钟。一个月过后,患者的病就痊愈了。如今他已近古
稀之年,依然身体健康,无尿频、前列腺肥大等症状。
道家还有一个小秘法,就是每晚睡觉前,将双手搓热,把手掌的劳宫穴对准关元穴,意
守此处,慢慢入睡即可。劳宫是心包经的大穴,属火,关元是小肠经的募穴,小肠经也
属火,用心经与小肠经的火来温补任脉之阴,收到水火既济之功。
灼艾之法除了灸关元以外,还可以用艾条灸足三里、三阴交。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
穴,多气多血,增加胃肠蠕动,强壮脾胃。一个星期熏一次,一次20分钟。三阴交是肝
脾肾三条阴经相交会的一个聚合点,艾灸此穴有从阴引阳之意,补益阴精,长期灸这个
穴位对肝脾肾都有补益固摄的作用,可祛湿浊,降血脂,还可以用来治疗脂肪肝;女人
腰膝酸软、白带增多、月经不调,都可以通过这穴位来治疗。方便的话还可以请别人帮
忙灸一下肾腧穴,此穴可以缓解疲劳,温补肾阳,有强肾壮阳之功效。
丹药,主要成分为矿物,以铅汞等金石品为主。《扁鹊心书》提到的丹药名为太上金液
丹,以硫黄为主,扶阳祛湿。民国时代的医学大家张锡纯受丹道医家的影响,在其著作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主张服用生硫黄来回阳,他认为生硫黄回阳效果比人参还好,能
兴垂绝之阳。但是现在的硫黄杂质很多,需要炼制后方可应用,丹药炼制必须要明师指
点,工艺复杂,操作不易,只在极少数精通丹道医学的医家手中使用。
附子是现代中医界应用比较广泛的一味回阳药物。从古到今,使用附子的著名医家有很
多,像东汉的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创立了很多以附子为主的汤药,像附子理
中汤、桂附地黄丸、四逆汤等方剂都是以附子为主组成的。到清末,以四川名医郑钦安
为首的医家,则创立了以回阳扶阳为指导思想的医学流派,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火神派。
我在四川访道之时,有一位老师,是重庆名医补晓岚的弟子,据他讲,补晓岚先生是一
位擅长使用附子治病的丹道医家大师。补先生在重庆行医时每天都要煮两大锅以附子为
主药的汤药来治病,凡是阳虚的患者通过简单的望闻问切,不管什么病,只要服用该汤
药,临床的效果都非常好。
现在云南、四川还有一道名菜叫附子炖狗肉,冬天时,作为招待尊贵客人的佳肴。但并
不是人人都能吃到这道美味。吃前,先要检查一番,有口干舌燥、舌体发红,即体内有
热的人是不让吃的,否则容易上火。因为附子和狗肉都是性大热之品。具备了阳虚症状
的人,吃上一顿附子炖狗肉,会感到非常舒服,浑身暖融融的,如同美酒微酣,既治病
又养生。附子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一个中成药是附子理中丸。适合手脚冰凉、四肢无
温、腹泻畏寒等脾阳不足的人服用。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艾灸是一种神奇的疗法,艾灸疗法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
手段。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
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大风汗出,灸
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庄子》记载圣人孔子“无病而自灸”,也是指用
艾灸养生保健。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
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3.古今长寿者必灸之穴——关元、足三里的长寿灸法
上纪者,胃脘也,下纪者,关元也。
——《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
前几日,朋友来家做客。一进门,就见他脸色晦暗,无精打采。他说一场“金融危机”
让他的生意受到冲击,最近是睡不好也吃不好了,一下子感觉老了很多。
看着朋友疲累的样子,我也没跟他过多寒暄。当务之急是要激发他身体的阳气。于是我
取来一支艾条,给他灸了一下关元穴,此穴主人的先天之气。关元过去也叫玄关,就像
人体腹部的一个阀门,有将人体元气关在体内不泄漏的意思,历来为修炼家所重视。灸
关元就是利用艾条燃烧发出的温阳之气,通过关元穴送入小腹,是恢复体力补充能量最
快的方法。大约灸了10分钟,朋友伸了个懒腰,大喊舒服。我微笑不语,知道他体内的
阳气已经升发上来了。
“灸”从字面上来看,上面是久下面是火,有长时间用火烤的意思。灸既能提神回阳,
又能祛邪除湿,还可以去除家里的异味和人体的异味。在道家养生里是一种特殊的养命
方法,也是升腾阳气最快的方法。
关元穴在哪儿呢?在下腹部,身体的正中线上,脐下3寸。采用仰卧的姿势,将手四指
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在手小指的下缘处即是该穴。
那么,穴位到底怎么灸呢?我首推温和灸法。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对准关元穴熏灸。
艾条距离皮肤2~3厘米,使局部有温热感不灼痛为宜,每次灸15~30分钟,灸致局部皮
肤产生红晕为度。
我的另外一位老师在传授我针灸技法时,曾叮嘱过我说:针者,刀兵之器,久刺令人气
伤。这也是我们常常听说的,某某扎针后把身体扎软了,没劲了。针刺是一种治疗手段
,不能用它来做保健。能为百姓人家所用,起到养生保健作用的还是灸法。
接下来我又给他灸了足三里,大家都知道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大穴,此穴多气多血,
主人后天之气。学医的时候,听老一辈的人讲过一个长寿灸法。日本德川幕府时代的江
户,有一个习俗,每建成一座新桥都要邀请当地年龄最高的长者第一个踏桥渡河。有一
年一座桥建成之后,邀请到一位174岁高龄的老人“初渡”。在举行“初渡”的仪式上
,主持仪式的将军问这位老人有什么长寿之术。老人回答道:“这事不难,我家祖传一
个方法,每个月的月初,连续八天用艾灸足三里穴,坚持不断,就能长寿了。我现在
174岁,妻子173岁,儿孙皆已过百岁。”那位将军听了不胜感慨。灸足三里能长寿也随
之广为人知,后来形成了日本的一个习俗。其实日本人灸足三里保健的方法来自于中国
,早在隋唐朝时期的医学著作里就有灸足三里治病养生的记载。
《针灸大成》载有“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的谚语,指的是化脓灸,又称为“灸花
、灸疮”,用艾条灸灼足三里穴时,灸到该处皮肤起水疱,产生无菌性的化脓,结痂,
可以把脾胃的寒湿祛除,强壮脾胃,使后天生化有源。但现在产生灸疮后不利于工作生
活,一般进行温和灸就可以了。
治疗完毕后,看着朋友还沉浸在温暖舒适的状态中,就没有打扰他。过了一会儿,朋友
像开窍了一样和我说:“老武啊,我明白了,身体才是最大的本钱啊,生活还是顺其自
然的好!”
朋友心怀温暖回去了。我坐在窗前凝视着外面的车水马龙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如今人人
都为了生计而奔波,无暇顾及自身的健康,甚至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专门去锻
炼身体了。其实,身心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希望生活在忙碌之中的朋友们能够抽出一
点时间来,灸一灸关元和足三里,温补一下先后天之本,阳气旺盛了,财气才能旺盛。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以往的艾灸治疗,用的是“壮”这个词来记录治疗的时间长短,经常在书里看到治疗某
种疾病需要灸多少壮。壮是什么意思呢?古时候艾灸治疗,用的是艾绒做的圆锥形的艾
灸炷,一壮就是指这种艾灸炷从点燃到烧完的时间。我们现在多是用的在药店买的,加
工的规格很标准的艾灸条。因此现在治疗所需要的时间也改成用分钟来计算了。一般都
是灸10~15分钟。还可以在卖中医治疗器材的地方,看到很多用来艾灸的罐,它可以用
在一些手不好操作的部位的治疗,如背后膀胱经的穴位。这些艾灸罐可把艾灸条弄成段
,放进去,戴在穴位上,十分方便。不过灸治的时间就需要比艾灸条长了,一般需要20
~30分钟。
4.“三阳开泰”开启人生大运——升发阳气的无上心法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有一次在外地讲扶阳保健,一位听众提了个问题:如果不用药物和灸法,您还能有什么
方法让我升发阳气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当时给了一个回答,就是减少欲望,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但我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讲课回来后我查阅了大量的道家古籍文献,发
现道教的教理和仪轨当中,蕴藏着不用借助药物和灸法却行之有效的升阳方法,我对此
进行了归纳总结,把这个方法形象地称为“三阳开泰”。
“三阳开泰”出自《易经》六十四卦之中的泰卦。古人发现冬至那天白昼最短,往后白
昼渐长,故认为冬至是“一阳生”,十二月是“二阳生”,正月则是“三阳开泰”。“
三阳”表示阴气渐去阳气始生,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开泰”则表示吉祥亨通,有好
运即将降临之意。人体的阳气升发也有类似的渐变过程,我称其为人体健康的“三阳开
泰”,即动则升阳、善能升阳、喜能升阳。
动则升阳
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创编的《五禽戏》里面有一句至理名言:“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
通,病不得生”,人只要动一动,摇一摇,那么就气血流通,百病不生了。学五禽戏的
人都知道这句话,却不知道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动摇正是对动则升阳最好的诠释。现代
社会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人们大多动摇的是精神,不动的是身体。上班时坐在办公
室里,出门就坐车,回家又坐在沙发上看半宿电视,一天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坐着的,不
动则阳气不得升发,气血都瘀滞了,长此以往身体怎能不病呢?动摇精神损耗的是我们
的阳气,动摇身体则能升发阳气,所以要想身体健康,就一定得先让身体动起来。
中医有一句话:“阳光普照,阴霾自散。”如果你体内阳气严重的不足,阴气过盛,可
以选择一些柔和舒缓的传统功法,如养生桩、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有一个
标准,就是以心脏不剧烈跳动,身体微微出汗发热为宜,运动过度反而会伤害身体。
善能升阳
道家名著《太上感应篇》中对“善”作了三个定义:第一是语善;第二是视善,第三是
行善。
“语善”就是要求我们说一些鼓励人、激励人、柔和的话,比如说这个孩子今年考试成
绩不理想,没考好孩子也不高兴,如果是会教育孩子的家长,他一定不会去埋怨孩子,
而是用激励、鼓励的方式,让孩子的信心建立起来,聪明的小孩都是夸大的,这样孩子
才会越来越聪明。
事实上,现实中很多有成就的人,大都是在父母和亲朋好友的夸奖中长大的,在这种肯
定的阳性语言激励下,人的阳气就会持续得到升发,身心都会得到平衡的发展。古人讲
,“良言一句三冬暖”,讲的就是语善升阳的道理。
视善,就是要让眼睛经常去看美好的事物。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是天地间的大美,所
以久居尘世的人要经常出去看看,以此养目调心。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也是与天地交换
能量,升发阳气的过程。说到视善,德国有一位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结果证明男人看
漂亮女人,如果每天看上5分钟,可以延长10年的寿命,女人看帅哥也可以延长寿命。
所以,逛街时看看过往的美女、帅哥,养养眼,我想,这也是一种视善吧。眼睛是心灵
的窗口,眼睛所见之物反过来也会影响心灵,生活中不要总看到社会、人生的阴暗面,
凡事要多看阳光的、积极的一面。如此,不用刻意追求,也能做到随处视善了。
那什么是行善呢?在日常生活当中,也能看到很多这方面的例子。像汶川大地震,无数
人伸出了关爱之手,捐出善款,还有的人做义工,亲自到一线去支援灾区,这都是行善
的表现。再比如一个人用车拉着一车煤或者其他货物,爬高坡时上不去了,这时你帮他
推一把,过了这个坡以后,拉车的人会回头道一声谢谢。这个时候你心里是什么感觉呢
?一定会感觉到暖暖的,这种暖就是阳气升发的表现。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的行为其实
都是行善。
《礼记.礼运篇》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不管是语善、视善还是行善,都是
在讲做人做事要去掉私欲,内心光明磊落,多为他人着想,那种累在身暖在心的感受,
也是能延年祛病的。
喜则升阳
古人说,喜则阳气生。生活当中应该是很好做到的,多想一些高兴的事情,看一些欢快
的娱乐节目,听自己喜欢的歌曲,读自己喜欢的书,业余时间多做自己喜欢的事,都可
以使人的阳气升发。
喜能升阳,最典型的应用就是“冲喜”。按照道家医学的观点,冲喜是很高明的升阳方
法,冲喜冲掉的是身体的邪气,换回的是正气,过去的人用办喜事的方法来治病或者转
运。久病或长年身体不好的人,有意地操办些喜事,对病情是很有帮助的。实际上冲喜
是借助外在的环境改变病人的身心状态。
只生欢喜不生愁的人,在古代就被称为神仙。喜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能够保持一颗欢
喜心,对身体的滋养是比吃什么灵丹妙药都管用的。
命运是每个人穷其一生都想去把握和改变的事。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命运赋予了每个人
更加切实可把握的意义。阳气旺盛不仅不会受到病邪侵害,还能使人的精神平和愉悦,
心想事成。所以,升发阳气还是改变命运的最好方法。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在锻炼时间的选择上,按照动则升阳、静则生阴的原理,上午和春夏都属于阳长阴消的
阶段,阳主动,动则升阳,所以阳虚的人应该在上午锻炼。相反,傍晚和秋冬属阴长阳
消的阶段,阴主静,静则生阴,那么,阴虚的人,当然应选择傍晚静养,效果会更好。
5.瞬间强肾法——仙学泰斗胡海牙先生一招治肾虚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
我的老师胡海牙先生今年已经95岁高龄了。前一段时间陪他去体检,身体各项指标基本
都正常。他单位的老同事跟他见面后,开玩笑地说:“您的身体棒得跟30岁小伙子似的
,有什么养生秘诀吗?您是研究道家仙学的,也给我们传授一些灵丹妙药啊!”老先生
微微一笑,说:“哪有什么灵丹妙药,妙药就在自己体内,只是你们不知道怎么用罢了
。”
老师的一句话激起了大家的好奇心,纷纷请教。只见老师双手握拳,贴在身后,随着身
体的上下轻微抖动,笑呵呵地说:“看明白了吗?就是这个。”大家看得一头雾水:“
就这么简单?!”
老师颇有深意地说:“千万别小看这个动作,在过去你花多少钱都不一定能学得到,这
可是千金不换的秘诀啊。”
这样一来,大家更好奇了,赶紧追问是怎么回事。
老师说:“其实古书里面都讲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要活就得动啊,关键是如
何去动。这个方法最大的功效是鼓动肾气,短时间内使人体阳气升发起来。肾乃先天之
本,主人体水液,喜暖怕寒。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好静不好动,导致人体阴气过盛,
阳气相对不足,会产生乏力、疲劳、健忘等症状,用这个方法三到五分钟,就可以缓解
一个小时连续劳动的疲劳,很适合现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这个方法还适合中老年人,
人老腿先衰,腰腿痛相连,其实是肾气衰了,按摩肾腧有直接补肾的功效。中老年人平
时动一动,肾气足了,自然腰背也就不弯了。”
听了老师这么一解释,大家纷纷学着刚才老师的样子比画起来。我也习练这个方法多年
,觉得特别好,亲身实践下来更是深有感触,获益匪浅,我把这种补肾升发阳气的方法
称为“瞬间强肾法”。
曾经有一次应约到北京一所著名高校讲养生,有学生问我:“您既搞临床诊疗,又写博
客又写书,怎么还有那么好的精力呢?”我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从座位上找了
一位看起来精神不太好的学生,让他到台前做个试验。
我让他双手握拳,拳心虚空(如图1),贴在肾腧位置,利用膝关节的上下抖动进行反
复摩擦,双拳不动,双脚随着身体抖动轻微踮起(如图2),感觉到腰部轻微发热为止
。三五分钟后,这位学生高兴地说:“从来没感觉这么轻松过,这个方法真神!”一时
间,课堂上沸腾起来了。
我让这个学生做的方法,就是瞬间强肾法,方法很简单,就是两脚分开与肩齐宽,双膝
微曲,双手虚握拳,贴在肾腧位置随着身体的抖动而上下抖动。
这个方法对谁最管用?恰恰是过度疲劳、精神不好、睡眠不足的人。
现在大多数人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更不用说保持充沛的精力了。前苏联有一位生理学
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人的疲劳并不能单纯靠休息来缓解,也就是说休息不是恢复
疲劳的最好方法,最好的方法是通过运动来恢复,比如说散步、爬楼梯、慢跑、打球、
练瑜伽等都可以,平时利用饭后睡前的时间做些轻量的运动,一天的疲劳感很快就能缓
解。
但是单纯的运动,只能缓解疲劳,并不能补充精力,而我们这个方法,不仅能缓解疲劳
,还能在短时间内补充精力,补足肾气,强身健体。
在过去,这种运动被誉为中医里的金匮肾气丸,有温补肾阳的功效,是最有效的补肾方
法。对肾虚、慢性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的病人非常实用。我之所以能够在忙碌的生活
工作当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就是掌握了这个奥秘。从道家医学的观点来看,这正是启动
了人体自身的大药。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强肾还可以经常按揉腰眼穴(如左图),它位于背部第三椎棘突左右各开3~4寸的凹陷
处。中医认为,经常按摩腰眼部位,可以温煦肾阳、畅达气血,增强肾的纳气作用,进
而达到益寿强身的功效。
具体做法如下:
1.双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闾部位(长强穴)。
然后再回头重搓,每次做50~100遍,每日早晚各一次。
2.双手轻握拳,用拳眼或拳背旋转按摩,每次5分钟左右。
3.双手握拳,轻叩腰眼处,或用手捏抓腰部,每次做3~5分钟。
道家养生学认为,用掌搓腰眼,不仅可温暖腰眼、疏通带脉和强壮腰肌,而且还能起到
聪耳明目、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此法还有助于防治遗精、早泄、痛经和月经失
调等病。
6.谁冒犯了我们的身体:阳虚的年代湿邪在作祟
寒湿之中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紧,荣血泣,卫气去,故曰虚。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
奥运期间,有个病人晚上熬夜看比赛,还吃了很多冰激凌,第二天觉得发烧了,当时体
温不到38度,到社区门诊去输液,输完了以后,还不见好。晚上9点多给我打电话求助
,此时他的体温已经升到39度多。他告诉我怕冷,我马上问他怕冷的时候想不想盖被子
,他说想盖被子。我随即给他开了一个很简单的药方,两个小时就把他的高烧给退下去
了。
早在1800多年前,东汉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著作《伤寒论》中说:“身大热,反
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就是说发烧的人虽然体温很高,身上反而感觉寒冷想多穿衣服
,表明体内寒气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时再用抗生素等寒凉药物输液消炎退烧,会
把外在的一些寒湿之气直接带进体内。
张仲景是《伤寒论》的作者,在他那个时代人们忍饥受冻,疾病以寒邪为主,用热药就
可以直接对治。如今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单纯的伤寒已经很少见了,反而是外寒跟内
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湿邪。真正的寒症并不多见,主要是以湿邪为主。湿为阴邪,遏
伤阳气,阻碍气机。换句话说,阳虚的时代是湿邪在作祟。
门诊时,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
比皆是。可能有朋友会产生疑惑:“武大夫,您说反了吧?冬天气温低,受寒湿侵犯容
易理解,可夏天那么热怎么还有寒湿啊?”刚学医时,我也曾有过这样的疑问,直到领
悟中医的实质后,才慢慢解开这个谜团。
现代人是生活在一个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环境中,对四季的感觉越来越不分明。夏天该
出汗的时候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瘀积体内;冬天烧暖气,穿件单衣还冒汗,
阳气外越,藏不住精气。人体在这种环境的状态下最容易生病,皮肤开合的功能下降,
抵御病邪的能力越来越差了,极容易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湿邪对人体的
伤害,比寒邪还要大。
酷暑时节,人们贪图冷气,爱喝冷饮,爱吃凉菜。一杯冰镇啤酒下肚,从里到外、从头
到脚都透着凉快劲儿。殊不知,为贪图这一时之快,同时也将湿邪深深地埋在了体内,
成为困扰我们健康的一个大大的隐患。
每年七八月份叫长夏,此时湿气当令,人体中的脾与之相应。湿在中医里又叫“阴邪”
,而脾为至阴之脏,喜燥恶湿,所以脾气在七八月的时候最旺盛。如果长夏湿气过盛,
就容易损伤脾脏。同时,脾主运化水液,它的特点是阳气易衰,阴气易盛,湿邪侵犯人
体后最易伤害脾阳,而脾阳的虚弱也进一步助长了湿邪的侵入。
还有的人喜欢吃猪肉,猪肉性味咸寒助痰,肉吃多了也能导致痰湿,如果感觉体内湿重
,最好坚持吃一段时间的素食;长期吃电饭煲煲的大米饭,也容易造成体湿。体湿的人
可以用薏米红豆汤或锅巴来解决。喝上一阵子薏米红豆汤之后,再喝小米粥来补补脾胃
,久之脾健,湿自化。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被湿邪侵害的人好像身
上穿了一件湿衣服,头上裹了一块湿毛巾,湿腻腻的难受!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
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
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
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湿邪性黏腻重浊,湿气向下走,就容易聚集在腰部以下,造
成膀胱肿瘤、前列腺肥大增生等病症。湿气在体内排不出来,甚至会导致一些怪病发生
,如吃土块、砖头、墙皮、生米等异物,这是身体湿邪很重的表现了。
所幸的是,我们还有祛除湿邪的根本方法。既然湿邪能导致体内阳气不足引发多种疾病
,那么我们就努力守护好身体的一轮暖阳吧。只要固护好自身阳气,那么身体也就有了
自愈大药,仿佛天天都与春天有个约会。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大多数人在夏天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盖着被子吹空调,这种做法能让寒冷的湿邪之
气直接侵入到人体,所以现代人真正受寒往往是在夏天。冬天天冷,人们都很注意保暖
,反而没有那么多受寒的人。三伏天开空调本无可厚非,但切记一定不要让空调对着人
吹,更不要睡觉时开一晚上的空调,特别是盖着被子吹空调。吹完空调后感觉不舒服,
可服用健脾化湿的药物。如藿香正气水、保和丸等,会缓解身体不适。
7.“晨起三部曲”:自我诊断体内是否有湿的简易方法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短,小筋弛长,短为拘,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
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有一次在某机关讲养生课时,一位女士在我讲完湿邪后,很急切地问我:“武大夫,既
然湿邪的危害这么严重,像我这样不懂中医的人,怎么才能知道自己身体里有没有湿呢
?”
她问的这个问题很关键,也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湿邪的危害我在上文已经详细讲过,这
里就不再赘述。那么如何自我判断体内是否有湿呢?在这里我推荐给大家一个非常简单
的方法,我把它称为“晨起三部曲”。
起床时——看感觉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一件湿衣
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弹……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了。
如厕时——看大便
清晨方便后,可以观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马桶上了,一箱水还冲不净。不方便观察
马桶的,也可以观察手纸,正常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如果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
也说明体内有湿了。
大便的颜色和形状也可以帮助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正常的大便是金黄色香蕉形的,但现
在很少有人是这种健康的大便。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总
有排不净的感觉。时间长了,宿便产生的毒素积留在体内,则百病丛生。
洗漱时——看舌苔
上完厕所后我们通常就开始洗漱了,刷牙前我们不妨抽出几秒钟,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
舌头。 “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们身体状况的。
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头
达不到这些指标,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
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
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当我把这三个小窍门教给大家时,这位女士又举手提问了:“如果通过您教的这些方法
检测到了体内有湿,那我怎么祛除体内的湿气呢?”
“祛除体内湿气,也有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甚至比‘晨起三部曲’还简单。什么方法
呢?我们下回分解……”
虽然我卖了一个大大的关子,但台下还是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养生之道贵在日常的生活细节。让健康之路就从每天起床后,我们对着镜子中自己的身
体问声“早上好”开始吧。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关于湿的自我判断,经过多年的临床诊断,除了以上主要的三点,还有两个判别方法:
第一,看早上起来刷牙的时候,恶不恶心。很多人总是告诉我,说自己一刷牙就呕吐、
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感觉,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一点。
第二,早晨起来感觉小腿肚子是不是发酸、发沉。
这些也是湿的典型特征,顺便说一个祛湿的妙法,就是点揉承山穴。
8.薏米红豆汤——彻底疏通湿邪的神秘小偏方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
临床上,我们治疗湿症一般会采用中药的治疗方法,比如说实用三仁汤、藿香正气水(
胶囊)等药,它们都具有芳香、化湿、解表的功效。但这些药我们自己不能乱服,有的
人会问,在家里有什么好方法来预防湿邪呢?或者说我明显感觉到体内有湿了,到医院
又检查不出什么毛病怎么办?
薏米红豆汤是清除体内湿气最好的偏方
如果诊断出病人体内有湿时,我经常给病人推荐两种“药”,这两种药既能祛除体内湿
邪,还能当水喝、当饭吃。这两种“药”,一是薏米,一是赤小豆(红小豆),一起熬
汤喝,是清除体内湿气最好的偏方。
有的人在我的博客中看到过这个偏方,反馈给我很多信息,并且还有一些疑问,借此机
会,我就大家最关注的问题,再详细地解答一下。
很多朋友说,红豆加薏米很难熬,怎么熬它都不黏不稠,能不能放点大米或别的食物一
起熬?其实如果从治疗的角度来讲,我建议大家最好不要用。因为这个薏米红豆汤的主
要功效就是清热除湿。赤小豆是红色的,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
经常吃红豆还有减肥的作用。薏米性偏寒凉,主要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夏天正好是暑
气连天的时候,内湿外也湿,用这两味药正好能起到一个养血、祛湿的作用。正是这种
不黏不稠的清轻之相,才能达到清热祛湿的效果。但如果从预防的角度来讲,熬大米粥
的时候,加上一把红豆一把薏米也未尝不可。
还有朋友问我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喝薏米红豆汤,有禁忌吗?其实,这个汤是养生佳品,
没有什么副作用,但针对不同的人,则可以适当地做一些加减法。
有的人体质偏寒,里面可以加一点温补的食物,像桂圆、大枣都可以;
有的人失眠,体内也有明显湿腻的感觉,那就加一些莲子、百合;
如果女性朋友痛经,可以把薏米去掉,熬点红豆汤,再加上一些姜片、大枣、红糖,喝
下去暖暖小腹,也可以缓解疼痛。
关节疼痛的,加一些生白芍、生甘草,酸甘化阴养血除痹。
平日思虑伤神、劳心过度而运动量少的人,往往脸上没有血色,精神也不够充沛,甚至
心悸、贪睡,感觉头重如裹,心中空虚。这是体内有湿加上心气不足的表现,可以在薏
米红豆汤中加一些桂圆同煮。桂圆甘温,能开胃健脾、安神补血,能振奋心阳、温补心
气,使人精神饱满、中气十足。而且,单纯的薏米红豆汤味道很一般,加上桂圆后,就
变甜了,淡淡的甜味,它不仅驱散我们体内的湿气,而且给我们的心带来生机与温暖。
我们就叫它薏米红豆桂圆粥吧,它特别适合强劳力劳动者,也很适合中老年人。
年轻人容易出现烦躁失眠,或者脸上起红疹、痘痘,这都是上焦心肺火旺、湿热内扰所
致,用薏米红豆汤洗脸有奇效,或在薏米红豆汤中加上百合与莲子同煮饮用。百合能润
肺、养颜,又能清心火、安心神。莲子最能养心、清心火,同时又能健脾、补肾。当然
,如果感觉汤没有什么味道,还可以加点冰糖。
如果着凉感冒了,或是体内有寒,胃中寒痛,食欲不佳,可在薏米红豆汤中加几片生姜
。生姜性温,能温中祛寒,健脾和胃。注意,生姜不可多放,多放就使粥变得辛辣了。
如果想在汤里加点调味品,最好放红糖,红糖是性温的。
需要注意的是,妇女产后保养时,喝红豆薏米汤要去掉薏米,可在其中加点大枣,大枣
对温中、健脾、养血是非常适宜的。
肾虚的人,可在薏米红豆汤中加一些黑豆。因为黑色入肾,豆的形状也跟肾十分相似,
以形补形,是补肾的佳品。
现在人们常说的脚气病,是典型的湿热下注。可在薏米红豆汤中加点碎黄豆,用熬出来
的汤泡脚,这是治脚气的一个小秘方。
如果咳嗽,还可以把生梨去皮去核切成1~2厘米见方的小块儿,加入薏米红豆汤中同煮
,可以润肺、化痰、止咳。
学会薏米红豆汤的加减变化,使用得当可以对生活中大部分常见病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薏米红豆汤的喝法
薏米红豆汤每天应该喝多少呢?我建议大家从5月初开始喝,一直可以喝到10月份。熬
了以后可以随意喝。
每年到天热的时候,我就把自己家里不常用的一个暖壶洗净,抓上一把薏米、一把红豆
放到暖壶里,再烧一壶开水,水开了以后直接灌到暖壶里,最后把盖盖上。如果你想早
晨起来喝,头天晚上灌进去,第二天早上壶里的豆子全都泡碎了;如果想晚上下班回来
喝,那早晨临出家门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泡上一壶,下班以后到家喝正合适。
临床上有很多体内湿气很重的病人,在喝了薏米红豆汤一两周后,便感觉到腿脚发轻了
,走路不那么沉了,湿疹也慢慢地消退了。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很多小病其实都
可以自己进厨房里找药,食物就是最好的药。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还有一点值得说明一下,怀孕中的孕妇要是自我感觉没有很重的湿邪最好慎用或忌用薏
米。但可用红豆,我们可以给薏米红豆汤做一个减法,减去薏米,再根据上面的思路做
加法,可以适量加些大枣、百合、枸杞等其他的品类。同样能做成既能祛湿,又有其他
养生功效的汤来。
这里是一个基本的思路,大家可以多了解各种食物的性、味,举一反三,自己进行加减
,组成更多适合自己体质的饮食来。这样,食物才能真正成为养生的佳品。
9.仙家秘传周公百岁酒——养颜祛病的第一回春酒
饮酒者,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络脉先盛。故卫气已平,营气乃满,而经脉大盛。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
很多见过我的老师胡海牙先生的朋友,都被老人家的道骨仙风所折服,私下里向我打听
,老人家平日里有什么养生秘诀吗?我追随老师多年,基本上看不到老师吃药。老师有
很多种养生方法,有道家修炼的,有中医调养的,有运动锻炼的,还有饮食药膳的,其
中我感觉最神奇独特的,是老师每日必饮的一种养生酒。
每次在老师家,陪老人家吃饭的时候,他都会拿出亲自泡制的药酒一起饮用。一杯入腹
,那种暖暖的、甜甜的感觉美不胜收。我很好奇,请教老师:这是什么仙酒啊?老师神
秘地告诉我:周公百岁酒。
原来,周公百岁酒是中国道教协会前老会长、著名仙学养生大师陈撄宁先生十分推崇的
一种养生酒,他曾介绍给当时的中央领导服用。
周公百岁酒的最早记载,最早见于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梁章钜所著《归田琐记》一书,由
塞上周公发明。周公服用这个酒40多年,活了100多岁,他的后人祖孙三代服用此酒,
都活到了百岁以上。原方的剂量比较大,一次就要泡20斤,不方便操作。在此,我将师
传的周公百岁酒按照原方比例作了剂量调整,效果是一样的。配方如下:
黄芪12克、茯神12克、白术6克、熟地8克、当归8克、生地8克、党参6克、麦冬6克、茯
苓6克、广陈皮6克、山萸肉6克、枸杞6克、川芎6克、防风6克、龟胶6克、五味子5克、
羌活5克、肉桂4克,以上18味药外加红枣200克,冰糖200克,高粱酒4斤。
这个方子看上去很平常,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其实它是集诸多古方精华而成,暗含了
中医非常著名的八珍汤、十全大补汤、左归饮等古方方意。
黄芪素有“补气诸药之王”的美称,有补益中气的作用,可治疗气虚乏力、没有食欲、
自汗盗汗、半身不遂等久治不愈的疾病。方中用党参、白术、茯神来加强黄芪的补中益
气功能。肉桂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熟地、生地、山萸肉、麦冬、枸杞滋
补肝肾,填精养血。五味子养心安神,固肾涩精。龟胶滋阴益肾,养血补心。当归、川
芎活血补血。防风、羌活祛除肝肾之虚风。广陈皮下气调中。此方最妙的地方是羌活一
味,祛风燥湿,为该方的点睛之处。正是配方的精妙之处,周公百岁酒补养之功十分迅
速,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气血双补,久服不燥,短时间内就能升发人体阳气,祛除体内湿
邪。
泡药酒,关键是选对酒。购齐药材后,买一瓶5斤装的高粱酒,取出1斤酒用来洗药材,
将药材中的杂质微尘洗净,剩下的4斤刚好泡药酒用。将药材先用酒洗净沥干(红枣剥
开),放入高粱酒中,然后放在通风阴凉处,避免阳光照射,7天之后,药酒就可以饮
用了。在泡制这个药酒的过程中,有人为了图省事,用塑料桶来泡药酒,这样做是不卫
生的。塑料制品中的有害物质会溶解于酒中,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最好是在药店买一
个专用的泡酒瓶。
我的老师胡海牙先生在这个药酒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的体质作了一些改良,使之更适
合现代人饮用。古方中,药酒要埋于地下,这是为了把酒里面药的有效成分充分发挥出
来,祛除酒的燥性。老师改良后的做法是:将药材在药店研成细粉后浸泡,药效与埋于
地下一样。
服用药酒时,老师的经验是,要适当加一些蜂蜜,蜂蜜温润滋阴,加入药酒后不仅可以
祛除药酒的燥性,还有利于保持和提高药效,有养颜、润肠、通便的作用。
陈撄宁老前辈及胡海牙先生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依据此方泡制的药酒确有养颜
益寿、回春不老之功,堪称“世间第一回春酒”。我把恩师珍藏了几十年的药酒公布于
众,是希望人人都学会用它来孝敬父母,如此一来,家家都有百岁老寿星。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我的老师胡先生对周公百岁酒的服用还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就是用一半原装药酒,加一
半黄酒兑服,能使此酒更加醇香柔和,饮用量是每次一两,一天不超过两次。
10.有些时候,冲一冲喜比吃什么药都灵
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
——《黄帝内经.素问.腹中论》
“冲喜”一词我们在电视剧里听得比较多,一般都以负面形象出现。比如旧社会富贵人
家的公子生病了,家里人张罗着给他娶一房媳妇冲冲喜,结果病没冲走,公子还是病逝
了。新媳妇从此就守了活寡,过着孤寂凄惨的生活。于是大多数人一提起“冲喜”这个
词都没有什么好印象,觉得这是过去害人的迷信,这种心情我们是可以理解的。凡事都
要辩证地去看,利用好冲喜对我们生活有益的一面,那么它还是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的。
在临床上,我遇见过很多有意思的“病例”:二十出头的女孩,身体不太好,也检查不
出什么病来,有人出主意让她早点结婚,没想到婚后,身体还真的慢慢好了起来;还有
些夫妻不孕不育,多方治疗无效后,决定领养一个孩子,没想到领养回来的第二年,竟
然自己又怀上了……
这些病例,其实就是民间流行的一种说法——“冲喜”,就是用办喜事的方法来治病或
者转运。久病或长年身体不好的人,有意地操办些喜事,对病情是很有帮助的。实际上
冲喜是借助外在的环境改变病人的状态。病邪之气属于阴性,病人长期处于抑郁的阴性
状态中,仅仅靠药物是不能根除病痛的。有经验的医生会经常嘱咐病人,多晒太阳,保
持心情愉快,这些都是有意无意帮病人调动阳气。我在治病的过程中,一直强调阳气的
重要性,可以说,阳气决定了人的生老病死。
按照道家医学的观点,冲喜是很高明的升阳方法,冲喜冲掉的是体内的邪气,换回的是
正气。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
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当一家人长期过着很艰难的生活,坏事接连不断,孩子生病
了,老人住院了,全家人都灰心丧气看不到新的希望,整天都笼罩着心理阴影。有经验
的老人就会建议这家人办一件喜事,冲冲晦气。请亲朋好友过来给老人祝个寿什么的,
沟通一下信息,可能就有人能帮上忙。全家人都开心了,好运气可能就会随之而来了。
前文讲了,喜能升阳,喜悦的心情能够让家人重获信心。以新的姿态来面对生活,这家
人的生活会慢慢好起来。
冲喜在本质上是一种善举,要在利人利己的基础上去进行,皆大欢喜才是真正的冲喜,
不要因为自己的一点私欲而去伤害他人。生活中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尽量让自己拥有一
颗助人之心。孟子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也是一种很高的养生境界。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冲喜从封建迷信的角度来讲是冲掉晦气,但是一般人走了霉运,心情消极却是事实。冲
喜不管能不能冲掉晦气,都可以通过喜事的气氛冲散消极的情绪,从而升发人的阳气,
改变心境,千万不能做以己私欲去做损害他人的事。
第2章 丹道医家养生秘传灵龟八法——八大最安全的穴位统治众病
奇经八脉就是我们的生命线,只要你每天去触摸八脉上的大穴,以穴通经,以经通脉,
就会感觉到日光照耀着整个身体,人体仿佛有了一股清阳之气,这才是我们真正少生病
、不生病的万应灵丹。
1. 八大最安全的穴位统治众病
疾病与奇经八脉之间的微妙之处在我们身体上的映像举手皆是,奇经八脉就是我们的生
命线,只要你每天去按摩八脉上的大穴,以穴通经,以经通脉,就会感觉到日光照耀着
整个身体,人体仿佛有了一股清阳之气,这才是我们真正少生病、不生病的万应灵丹。
传说李时珍出生之时,有一头白鹿闯入院内,口中衔着一株紫灵芝。一时传为美谈,长
大后他认为自己与仙家有缘,开始修习“神仙之学”。于是他白日读书夜晚静坐,逐渐
悟到,修炼家所观察到的奇经八脉与医生对此的认知是有所不同的,堪破了这个秘密,
才取得日后在医学上的伟大成就。
他在《奇经八脉考》中,强调“医不知此,罔探病机;仙不知此,难安炉鼎”。可见他
对“奇经八脉”的重视。自古至今,奇经八脉都是道家秘不外传的养生大法。
十二正经以外,人体还有一套更重要的平衡系统,就是奇经八脉。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
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十二经脉之气犹如江河之水,奇经八脉则犹如湖泊水库,
当十二经脉及脏腑气血旺盛时,需要存储起来,生命力才能持久,人才会长寿。八脉就
是存储人体元气的大药库。
有人会想,这么多脉络,我怎么找到它呢?其实八脉里有八个代表性的穴位,公孙、内
关、临泣、外关、申脉、后溪、列缺、照海。古人留传下来一首“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锐眦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这八句话讲了八个穴,每个穴的功效,打个比方来说,相当于“核反应堆”,一治就治
一大片。
在用法上,中医多以两穴一组配用:
公孙与内关治心胸、上腹部疾病;
后溪与申脉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胛及上肢疾病;
外关与临泣能治目外眦、耳后、颊、颈和肩部疾病;
列缺、照海能治咽喉、胸膈疾病。
所以,病痛来临时我们完全可以按“穴”索“药”,救身体于危难之间。
这八大穴古人是有严格的开穴时间的,不同的时间使用不同的穴位,不在开穴时间内的
穴位就不能使用,这样在临床上就造成了诸多不便。丹道医家中有些前辈则不拘泥于时
间限制,在临床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本书中所讲的灵龟八法,采用了丹道医家
的经验,随时随地可以应用,原则只有一个:对症用穴,按穴索药。这样,灵龟八法就
成了简便易行的养命八招。
疾病与奇经八脉之间的微妙之处在我们身体上的映像比比皆是,奇经八脉就是我们的生
命线,只要你每天去触摸八脉上的大穴,以穴通经,以经通脉,就会感觉到日光照耀着
整个身体,人体仿佛有了一股清阳之气,这才是我们真正少生病、不生病的万应灵丹。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公孙、内关:多用于心痛、胃脘痛、痢疾及其他消化道等病。
后溪、申脉:用于中风半身不遂、肢体活动困难及精神神志等病患。
临泣、外关:多用于耳鸣、耳聋、眼病、腿肿、偏头痛、高血压等症。
列缺、照海:多用于言语不利、咽喉炎症和更年期综合征,其指导思想是《内经》。
2. 照海穴——告别咽痛和失眠的强肾降火妙穴
照海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称“漏阴”,属足少阴肾经,是八脉要穴
之一,通阴跷脉,有滋肾清热,通调三焦之功。
适用人群:主持人、广播员、歌唱演员、教师、公司领导、肩周炎、失眠患者。
主要功效:可缓解胸闷、嗓子干痛、声音嘶哑、慢性咽炎等症状,对肩周炎、失眠有辅
助作用。
我有一位唱京剧的朋友,一天深夜打来电话,电话那边传来他干涩沙哑的声音,很不好
意思地跟我说:“武医生,我嗓子疼得实在受不了,要不是明天有演出,不会这么晚来
电话打扰您,您有什么好办法来帮我解决一下吗?”
我在电话里简单地询问了他嗓子疼痛的情况,主要是问他嗓子干不干,他告诉我有干痛
的感觉,并且说前两天感觉有点着凉,忽然间嗓子不舒服,肿起来了,声音变得沙哑,
说话也很费力。
听完他的苦诉,我让他坐在床上,把两只脚心对齐,告诉他在内踝下有一个小坑,用力
往下摁,并且神秘地告诉他:“摁的时候要闭嘴不能说话,等你感觉到有津液出现的时
候一定要把它咽下去,否则就不灵了,十分钟以后你再告诉我有没有效。”一会儿,电
话就打过来了,他高兴地说:“您这一招真灵,我现在嗓子虽然还有点肿,但已经不疼
了,改天请您喝茶。”
演出结束后他特地来谢我,我有些不好意思,这只是一个医生的本分罢了。想到他还要
经常用嗓子的特殊工作性质,我建议他在每次赶场演出前或熬夜演出后,如果感觉嗓子
不舒服,就用手揉摁照海穴来进行预防和治疗嗓子干痛,并且还给他开了一个小方,每
天用金环石斛10克泡水喝,长期坚持服用,可保嗓子无忧。
为什么嗓子痛点揉照海穴就会有这么好的效果呢?因为照海穴在奇经八脉中属阴跷,与
足少阴肾经交会,为八脉交会要穴之一,有滋肾清热、通调三焦之功,既补益又清热。
点揉这一个穴位既可以调理阴跷脉又可以调理肾经,可谓一举两得的妙法。孙思邈在《
千金要方》里称此穴为“漏阴”,就是说这个穴位出了问题,人的肾水减少了,会造成
肾阴亏虚,引起虚火上升。因此,只要我们感到胸口闷得不舒服、嗓子干痛、声音嘶哑
,甚至得了慢性咽炎,都可以按一按这个穴,既有滋肾清热的功效,还能让身体的三焦
功能顺畅起来,可谓是一举两得、立竿见影的妙法。
这里可以透露一个小窍门给大家,以便于更好地使用照海穴来保养自己的身体,就是在
按摩这个穴位的时候,要闭口不能说话,感觉到嘴里有津液出现,一定要咽到肚子里去
。一般来说,点揉3到5分钟后就会感觉到喉咙里有津液出现,疼痛也会马上随之缓解,
古代修炼家都讲究炼津化精,津液升发多了,人体的肾精自然充盈,客观上也起到了滋
阴固肾的作用,是真正调动了人体的大药。闭口不说话,并没有什么玄机,只是为了使
升发的津液易于滋润喉咙,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吞津法。阴跷主人一身的水液,交会于
照海穴,既滋肾清热,又能通调三焦,所以揉按照海穴会激发肾中精气,引水液上行,
滋润喉咙,虚火得到肾水的滋润则下行,嗓子疼痛自然就“水到病除”了。
在以后的临床中我逐渐发现,按揉照海穴不仅能治疗嗓子干痛,还能治肩周炎。一位50
多岁的老大姐,刚退休,本来想可以好好休息休息了,结果退休不到两个月,忽然觉得
肩膀疼得很厉害,到门诊一检查是肩周炎。除了按照常规治疗以外,我还告诉她一个治
疗和预防肩周炎辅助窍门。就是让她回家后坐在床上,屈膝,脚底平踏在床面,自己用
双手拇指分别揉摁两侧内踝下的照海穴(如下图)2~3分钟,刺激量以自己产生酸胀的
感觉为宜,每天坚持按揉1~3次。
没想到,这位大姐一周后就来到门诊找我,非常激动地说,她不仅肩周炎好了,多年的
失眠症也好了,中医太神奇了。由此,我也得到启发,在临床中有意无意地使用这个穴
位治疗一些经久不愈的失眠患者,居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后来我把它作了一个变通,建议有被失眠困扰的朋友,睡前揉几分钟照海穴,不仅可以
滋阴降火,补肾益气,而且还可以让你舒舒服服地睡个好觉,何乐而不为呢?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照海穴释名:照,照耀之意;海,大水之意。该穴不但能主治咽喉肿痛,配肾腧、关元
、三阴交,还可以主治月经不调。
3. 申脉穴——体贴身寒多病者的纯阳大药
申脉别名阳跷,属足太阳膀胱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
凹陷中,布有腓肠神经和外踝动脉网,有补阳益气、疏导水湿之功效。
适用人群:寒性体质;中老年朋友;经常伤风感冒、腹泻、怕冷的人。
主要功效:可缓解眩晕、双眼发红肿痛、腰酸背痛、足踝关节痛等症状,对腹泻、消化
不良有辅助作用。
一天,门诊来了一位病人,佝偻着肩背,歪歪扭扭地坐到我的面前。我仔细看了看他,
只见这位患者脸上、两眼有些浮肿,额头上也湿淋淋的,一看就是典型的阳虚症状,瞬
间我想起了灵龟八法中关于申脉的一句歌诀:“腰背屈强腿痛,遍身肿满汗头淋。”病
人不正好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吗?
经过仔细的问诊,病人告诉我,前几天他在去公园锻炼身体的途中因为突然变天受凉了
,不发烧也不咳嗽,只是觉得胸口很闷,说话提不起气,开始他也没在意。结果两天后
,全身一阵阵地出冷汗,尤其是早上起床时,脸部浮肿得厉害。诊断后,我给他开了一
服发汗解表的小青龙汤,然后在他的申脉穴上扎了一针,一针下去,病人佝偻的身躯渐
渐能伸直了,出汗也比刚才少了,感觉身体舒服了许多。
“腰背曲强腿痛”,是明显的膀胱经感受寒邪之气后的受凉之象。因为阳跷通膀胱经,
而申脉本身就是膀胱经的一个重要穴位。所以申脉穴是阳中至阳,用这个穴位既能散除
体内寒邪,又能使阳气通达巅顶,对人体不仅起到平衡的作用,还可以使人步履轻健矫
捷。配上小青龙汤服用,表里互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患者体内的寒邪在短时间内
排出体外,又能恢复自身的阳气。也可以说它是一个祛寒回阳的妙穴。
有的人会说,我又不会扎针,虽然知道这个穴位的妙用,也是纸上谈兵啊。其实,道家
医学所讲的八脉交会穴,既能针又能灸,“针刺则治病,灸治则养命”,使用起来一点
也不复杂。针刺需要很系统地学习很多专业的知识,不可能人人掌握,灸法却是一种非
常简单实用的自我保健治疗方法,可以不拘时间场地地随时进行调养,及时补充我们耗
损的阳气,同时祛除体内的寒邪、湿邪。
申脉穴是阳跷与太阳膀胱经交会的重要穴位,它的取穴法也很简单,在外踝内向下凹陷
处(如下图)。人体受到寒邪之后会缩成一团,瑟瑟发抖,这在中医里叫做“拘急收引
”,而申脉穴有伸展脉络之意,可以快速调动人体阳气,阳气足则寒邪自散。
平时我们可以用艾条熏灸或者用手指点揉刺激申脉穴,点按时会感觉到微微的酸胀。灸
的时候,以感觉此部位微微发热即可,有时能明显感觉到有一股暖流自脚下缓缓升起,
瞬间人就会舒展许多。秋冬交替的季节,温差变化很大,也是流感高发的季节,建议大
家买一些艾条回去,灸一灸申脉穴,既可预防流感,还可以增强免疫力,尤其是老人或
者体质偏寒的人更应经常地灸一灸此穴。
人老腿先衰,实际上就是阳气不能通达人体末端的表现,申脉穴通畅可以有效地延缓这
一过程,有回阳保命之功。做儿女的可以有很多方法来孝敬父母,这个方法既安全又简
单,回家后静心给父母灸上一灸,一家其乐融融,比吃什么灵丹妙药都实惠。荀子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看似平常的一个穴位,如果我们能够时常用心来呵护它
,真积历久,一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常年的临床治疗,我深深感受到,很多时候,人们并不是不关爱自己的身体,而是缺少
关爱自己身体的方法。如果你身边的亲人体质虚弱,畏惧寒冷,腰酸背痛……那就用你
手中的艾条来帮助他们开启这温暖身体的源泉吧!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当身体受了风寒,点按申脉穴的时候会感觉有点酸胀,熏灸时身上有些微微出汗,是身
体阳气升发祛除风寒的表现。
4. 内关穴——打开心结,养颜养心的美丽穴
内关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有益心安神、和胃
降逆、宽胸理气、镇定止痛之功。
适用人群:渴望延缓衰老的女性、中老年朋友;心情抑郁、烦躁、紧张的朋友;冠心病
等急性心脏病患者。
主要功效:可缓解打嗝、手心发热、肘臂疼痛、腋下红肿等症状;主治孕吐、晕车、腹
泻。对治疗心脏病、肺脏疾病、乳腺疾病有辅助作用。
我很少和我的病人或朋友谈及衰老的问题,有两个原因:其一,人人都怕老;其二,老
之将至,人人都不愿坦然面对——当然,那些渴望成熟的年轻人不在此范畴内。也许这
就是大家彼此心照不宣的一个结,尤其是女性朋友,更是明显。
很多女性朋友在40岁至50岁之间,经常容易产生心慌、气短、出虚汗等不适症状。在医
院检查时,各项指标又基本正常,医院也查不出是什么病,只能笼统说是更年期综合征
,或者亚健康,没有什么特效药和好的治疗方法。实际上按照古人的说法,女人一到这
个年龄段,基本上身体就到了衰退的阶段。
《黄帝内经》里记载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黄,发枯委,六七三阳脉衰于上
,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葵竭,地道不通,形坏而无子耳。”
女子的衰老首先从阳明经开始,慢慢地导致三条阳经气血逐渐衰退。头为诸阳之会,气
血不能上达于面部,皱纹和斑点就产生了。所以从养生和美容的角度讲,中国古人讲究
心灵美,是很有深意的。人的美实际上与气血息息相关。心主神,其华在面。心之神主
要靠气血来充盈,气血充足,自然反映到脸上,为什么女孩子在十八九岁的时候最漂亮
呢?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女人养颜首先要养心。
我有一位比我年长几岁的影视界朋友,整天为美容的事绞尽脑汁,有一阵子甚至动了打
肉毒素的念头。我听了之后,赶紧劝阻她,这种方法无异于饮鸩止渴。于是给她开了一
个道家秘传的养颜方,并告诉她一个养颜美容的小窍门:平时多按揉内关穴,坚持下去
,自然会有奇效。她得到之后如获至宝,每天坚持服药并认真按摩这个穴位。过了一段
时间,皱纹明显减少,气色也好了很多,每天心情都很舒畅。
内关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它所属的这条经络叫心包经,通于任脉,
会于阴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内关穴的真正妙用,在于能打开人体内在机关,有补益
气血、安神养颜之功。
实际上,我给她开的养颜方就是从补益气血上入手,但补气血只是个“药引子”,妙就
妙在让她按揉内关穴,帮她打开内心的结。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周围的人,越是心情抑郁
、烦躁、爱发脾气的人衰老的迹象越明显。女人在生活工作里最容易受情绪左右,有些
女性朋友过早出现衰老迹象,主要跟自己的心情有关。所以大家心情不好的时候不妨点
揉几分钟内关穴。那些爱美的人,或者处于更年期的朋友,更要多按摩内关穴。调心养
心、气血充盈才是真正的养颜之秘,用再名贵的化妆品也比不上自身气血足啊。
内关穴也很好找,在手臂内侧,腕横纹上两寸,取穴时手握虚拳向上平放,另一手食指
、中指、无名指三指以腕横纹为准并齐,食指点按的地方就是内关穴。这个穴位在养生
上的好处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点揉,以略感酸胀为宜。
一些朋友可能会提醒我:“武医生,我听说按摩内关还可治疗心脏病,您说对不对?”
没错,内关穴自古就是中医用来治疗心脏疾病的必用穴,我在临床上也经常使用。对某
些心脏病有立竿见影之效,比如说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发作时,用力不停点按内
关穴,每次3分钟,间歇1分钟,就能迅速止痛或调整心律。但重症急性发作的心脏病患
者,病情发作时应立即服药或去医院,以免耽误病情。
说到最后,我不禁想起周末在公园里站养生桩,看到很多人在唱歌、跳舞,那些老人们
身上洋溢出的生命活力深深打动了我。许多人都在寻找青春不老的秘方,却很少有人知
道,帮助我们解开这个不老心结的,不是昂贵的化妆品,更不是滋补大药、保健品,而
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内关穴,也许这就是生活吧!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前段时间,央视某著名播音员在播音时忽然打嗝,引起不少观众的非议,成为不大不小
的一场央视“是非门”事件。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打个嗝本无可厚非的,但是在重要场合
打嗝则难免有失礼仪。我想如果他要是事先知道中医有预防打嗝的方法,那么他就可以
避免这种尴尬的发生。
学生们跟我提起这件事时,半开玩笑地问我:“您有什么妙招能控制打嗝呢?”我说当
然有啊!其实我以前都讲过,只是你们不留心罢了。
打嗝是因为气逆造成膈肌痉挛引发的。打嗝算不上病,但是嗝起来还是挺难受。想必大
家都受过打嗝之苦。这就关系到内关穴的另外一个妙用了,我们知道内关穴有益气安神
、治疗心脏病的功效,却往往忽略了和胃降逆宽胸理气之功。这也是内关穴治打嗝灵验
的奥秘所在。
5. 外关穴——瞬间恢复听力的“聪耳神穴”
外关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为手少阳之络,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
三焦经。有清热解毒、解痉止痛、通经活络之功。
适用人群:经常坐飞机或动车组出差、旅行的人;急性腰扭伤、关节炎、肩周炎患者。
主要功效:可预防老年人听力下降、耳鸣、耳聋、腰背酸痛等症状。
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坐飞机出差的朋友,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就是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
,会感到两耳发闷、疼痛,有鼓膜要被穿破的感觉,听到的声音也会变小。这是因为飞
机升到一定高度,大气压会对人体产生一种压力,导致听力陡然下降造成的。
我自己也曾遇到过如此的困扰,由于每次旅途都很匆忙,从没有细想这个问题。后来一
次温习《针灸大全》,有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外关治耳聋、耳鸣或耳内痛痒”,于
是我在坐飞机感觉耳塞的时候,就试验性地点揉了几分钟外关穴,感觉听力缓解了很多。
后来我又带着这个问题请教了老师,他肯定了我的方法。传统的道家医学认为,出现暂
时性听力问题,是人体阳气不足的表现。那么外关在此刻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外关”顾名思义,“外”指外部;“关”指关卡。外关通阳维,而外关是手少阳三焦经
之络穴,是手少阳与手厥阴脉气相通的部位。按摩外关穴具有充实三焦的元阳之气,并
引导元气出纳运化于一身的效果。这个穴位瘀阻的时候,会引起耳膜弛缓不收,塌陷的
耳膜无力恢复常态。
老师顺便还告诉我一个中医耳科里的方法:就是先深吸一口气,捏住鼻子,闭住嘴,然
后用力向两个耳朵的方向鼓气。此时耳朵里会“轰隆”一声,这是塌陷的耳膜回复到正
常位置时产生的声音,瞬间听力就恢复常态了。后来,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总是轻轻
拨动这个“开关”,引导阳气贯穿全身,再结合鼓气的动作,基本上就可以解除空中“
失聪”之忧了。
平时坐火车、汽车旅游,也可能会感觉耳朵堵得慌,揉一揉外关穴也会缓解。还有的人
身体虚弱,反复感冒,有时感冒好了以后也容易造成耳膜塌陷,耳朵出现暂时性的听力
下降,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调理,免去吃药之苦,另外点揉外关穴还可以预防老年人的听
力下降。
外关穴在临床上还有另外的妙用,我经常将它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有一位40岁左右的
病人,他一次弯腰捡东西,起得比较急,一下子腰就不能动了,稍微一动就疼痛难忍。
去附近医院经过药物治疗三天后,不但没有减轻,病情反而有所加重。后来被家人抬到
我的诊所就诊,诊断为急性腰扭伤。考虑到一般的药物治疗效果不大,我采用针刺和推
拿来治疗。我先用手法来帮他放松局部僵紧的肌肉,然后在双外关穴针刺,同时让他做
腰部前后左右扭转活动,十几分钟后腰痛完全消失,活动如常,随后这位病人步行回家
。临走时我告诉他回家后在扎针的地方,也就是在外关穴进行点揉,以巩固疗效。
有人觉得很奇怪,腰痛却从手上来治,其实这正是我们祖先高明的地方。外关为三焦经
之络穴,它在腕背横纹上2寸,尺桡骨中间(如下图)。与内关相对的地方。外关通于
阳维脉,具有解表祛风、活络止痛的作用,所以不仅对急性腰扭伤有奇效,还对关节炎
、颈椎病等有很好的效果。
最好的方法,往往是偶然之中得来的。既然生活中难免遭遇到不经意的病痛与麻烦,那
么就让我们用简单易行的小方法来为身心保驾护航吧,这样,收获的永远会比你想象的
要多很多。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看完这篇文章,你也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内关穴,一个外关穴,它们之间有什
么微妙的联系吗?传统武术里还有一个很好的单操训练方法,叫做“双关并打”(如下
图),就是两只手腕交替击打内外关部位,外关打内关,内关打外关。这样既能治外关
的病,也能治内关的病,还具有防身的作用。
不过,取这两个穴位治疗疾病时,要先看看体质。如果体质比较虚弱,我不建议用单纯
的按摩穴位的方法来治疗,而要先补脾胃,再行穴位疗法。使用外关穴时,最好采用正
坐或仰卧的姿势,手自然地垂下来,这样按揉下去就能让气血运行顺畅,使三焦经的阳
气分布于人的体表,功效更佳。
另外,要提醒大家的是,本文所讲的听力下降是指暂时性功能失调所导致的耳聋,属于
非器质性病变。如果耳科方面发生器质性病变,还请尽早去医院检查治疗。
6. 列缺穴——专治落枕、偏头痛的随身医师
列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
任脉。有宣肺散邪、通调经脉之功。
适用人群:头部、颈部经常出现病痛的人。
主要功效:可迅速缓解颈椎突发性疼痛;主治落枕、偏头痛、口歪眼斜、对感冒、哮喘
、咳嗽、牙痛等有辅助疗效。
落枕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苦不堪言。落枕还是颈椎发生病变的一个前期信号,经常落
枕的人,如果不及时调理预防,多半会导致颈椎病。列缺穴对于预防颈椎病有独到的效
果。
现在颈椎有病变的人已经越来越有年轻化的趋势,这也是跟现在的脑力劳动增加有关。
上班族多半颈腰椎有问题,只是仗着年轻不太在意,到40岁之后,颈椎病发作了就悔之
晚矣。我身边有不少年轻的朋友,时常抱怨上一天班后脖子发僵,去医院也查不出什么
病来,往往也就不当回事。这样最容易积劳成疾。
人的身体可以说是一部最精密的仪器,自身就具备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一般的小病通
过休息,自己就能调节过来。但是在发生病变之后,自身的修复系统就会受到一定程度
的破坏,这时就需要借助一个外在因素来启动它。
老子说:“抟气至柔,能婴儿乎?”一团和气的婴儿是没有病的,人的先天本来健康,
病都是后天得的。成人之后,后天生长中的各种不良因素,导致自身修复机能发挥不出
本能作用,疾病就会乘虚而入。经络穴位按摩是帮助人体启动自身大药的方法之一。人
体这部机器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某一部件出了问题,一定有一个相对应的修复部件。这
也是中医治疗的奥妙之处。
在人体上,列缺穴就是我们修复头部疾病的工具。《黄帝内经》里记载,列缺穴主要治
疗偏头疼、头疼、落枕等疾病。《针灸大成》中有一首脍灸人口的四总穴歌,其中一句
为:“头项寻列缺。”就是说脖子往上的病都可以用这穴位来治疗和调节。列,指陈列
、裂开;缺,指缺口、空隙。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任脉,有宣肺散邪、通调经脉之功,
它是手太阴肺经的络穴。
列缺穴很好找,在桡骨芭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取穴时两手虎###叉,当食指尖所到
凹陷处,便是该穴(如下图)。
用列缺穴的手法主要是弹拨。弹拨的手法是在穴位或部位做横向推搓揉动,使肌肉、筋
腱来回移动,以有酸胀等感觉为佳。平时感到脖子不适,发现脖子僵硬疼痛,就可以拨
动列缺穴,不适感就会迅速减轻。
列缺穴的功效只有我们平时亲身体会过才能发现它不同寻常之处,信手拈来,您也会爱
上这种随手是药的感觉。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按摩列缺穴时,双手宜轻握拳,拳心向上,轻放桌上,然后如法或按或掐或揉。按摩时
该穴会有酸胀或疼痛感,以酸胀感为好。
7. 后溪穴——统治一切颈肩腰椎病的奇效大穴
后溪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本输篇》,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腧穴,又为八脉交会之一
,通于督脉小肠经。有舒经利窍、宁神之功。
适用人群:经常面对电脑的人们;小孩;上班族;家庭主妇。
主要功效:可预防驼背、颈椎、腰部、腿部疼痛,也有保护视力、缓解疲劳、补精益气
的功效。
有一位外地的学生告诉我,当地有位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中医名家,每次给病人治疗时,
都会在在病人腰部疼痛的部位扎上几针,然后贴上一种特制的膏药,最后在后溪穴上扎
上一针。有些经年不愈的重症患者,经过这番治疗,短时间内就恢复健康了。他觉得很
老先生的膏药很神奇,准备拜老先生为师,学这个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绝招。
听了他的描述,我跟他说,“这种绝活儿我也会,而且比他还简单。其实在腰部局部扎
针、贴膏药都是老先生使用的辅助疗法,真正管用的是扎在后溪穴上的那一针。扎针有
个小窍门,进针之后边捻转边提插,同时让病人活动腰部。”学生听后恍然大悟,“我
怎么就没想到呢?!”
道家医学里是非常注重后溪穴的。它可以直接通到督脉上去,属于八脉交汇穴里面很重
要的一个穴位。督脉主一身阳气,阳气旺,则全身旺。针灸是比较专业的治病手段,如
果大家只作养生保健时则只需用按揉后溪穴的方法就可以,一般按揉几分钟后就可振奋
全身的阳气,身体就会像熊熊燃烧的火炉一样,暖彻心扉。点揉此穴,对小肠经有热、
腿疼有很好的治疗功效。
后溪穴怎么找呢?把手握成拳,在第5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即是(即把
手握拳,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该穴)。如果你坐在电脑面前,可以把双手后溪穴
的这个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关节带动双手,轻松地来回滚动,即可达到刺激效果。
在滚动当中,它会有一种轻微的酸痛。这个动作不需要有意识地去做,每天只用抽出三
五分钟的时间来,随手动一下,这个简单的治颈肩腰椎病的方法,我把它叫作滚揉后溪
穴。坚持下来则对颈椎、腰椎确实有着非常非常好的疗效,对保护视力也很好。以前工
作繁忙时,我每天在电脑前的工作时间也有十一、二个小时,但多么多年来我的视力、
颈椎都没有问题,靠的也正是这个方法。
其实二十多年前,我初行医的时候,颈椎病是四十岁以后的人的专利,但现在不是了,
二三十岁的颈椎病患者到处都是,我甚至见过的颈椎病的小学生!原因很简单:伏案久
了,压力大了,自己又不懂得怎么调理,所以颈椎病提前光临了。不仅仅得颈椎病,长
期伏案的白领、职员或者搞文字工作的,老早就腰也弯了,背也驼了,眼睛也花了,脾
气也糟了,未老先衰,没有足够的阳刚之气。这是当今多数人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
看到这些问题,很多人都说,这是脑力劳动的结果,脑力劳动也是很消耗人的;人们以
为近视仅仅是由于眼睛离书本或电脑屏幕太近所致。其实不尽然,当长期保持同一姿势
伏案工作或学习的时候,上体前倾,颈椎紧张了,首先压抑了督脉,督脉总督一身的阳
气,压抑了督脉也就是压抑了全身的阳气,于是,久而久之,整个脊柱就弯了,人的精
神也没了。人体的精神,不是被脑力劳动所消耗掉的,而是被错误的姿势消耗掉的。眼
睛也需要靠阳气来温煦,仅仅是眼睛疲劳,可能不能导致近视;真正导致近视的,是眼
睛在缺少阳气温煦的情况下过度疲劳。
这一系列问题,出于同一原因,那么,通过一个穴,也就可以全部解决,这个穴就是我
们说的后溪。这是小肠经上的一个穴,奇经八脉的交会穴,通督脉,能泻心火、壮阳气
,调颈椎,利眼目,正脊柱。临床上,颈椎出问题了,腰椎出问题了,眼睛出问题了,
都要用到这个穴,效果非常明显。它可以调整长期伏案或在电脑前学习和工作对身体带
来的一切不利影响,只要坚持,百用百灵。
凡是到我这里来看颈椎病、腰椎病的人,我都建议他们这样去用后溪穴,效果都非常好
,很多病人反映,这样做比去按摩院按摩颈椎腰椎要管用得多。有位三十岁的白领对我
说:“本以为骨骼已经定型慢慢要生驼背的,但最近感觉背明显比以前直了。”我说,
当然,年轻人驼背不是因为骨骼定型,脊柱是一节一节的,是活动的,怎么可能随便定
型呢?关键是你背上气机不畅,经脉阻滞,才出现驼背的迹象的,一旦这个气机通畅了
,你的背自然就直起来了!
我还要特别把这个方法介绍给正在读书的小孩子。这些孩子很可怜,从小学到高中,小
小年纪就承受这么沉重的学习压力,我们可不希望他们一辈子戴上近视眼镜,更不能让
他们在沉重的压力下失去朝气,成为小驼背。作为一个被人称作养生治病的大夫,我想
这是我能做到的。
其实我也是受益于后溪穴的。很久以前,我就养成了揉后溪的习惯,随时随地,有空就
揉一揉。比如,我开车的时候,如果碰见路上堵车,或是红灯亮了,也会把后溪放在方
向盘上来回滚揉几次,很舒服,甚至很潇洒。这时候,别人在着急上火,而我在通督脉
、泻心火、壮阳气、调颈椎、正脊柱、利眼目,受用无穷。一不起急,二不发火,精神
振奋。这么一来,有时候居然觉得堵车也堵得很值!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从颈椎病的致病过程来看,预防它最主要的方法还是避风寒。有的人喜欢把办公室里的
空调调到最低,结果出门以后便浑身发僵、脖颈发紧,慢慢地也会形成颈椎病。所以天
冷的时候,我们出门要戴个围巾,保护好我们的风池、风府跟风门,不要让风寒轻易地
袭击到人体,这也是预防颈椎病的方法。
8. 公孙穴——摆平痛经及脾胃疾患的第一温阳大穴
公孙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为足太阴脾经的络穴,别走阳明。八脉交会
穴之一,通于冲脉。有健脾益胃、通调冲脉、消除痞疾之功。
适用人群:有痛经的女性,经常有不明腹痛、心痛、胃痛、胸痛的人。
主要功效:可缓解痛经症状,对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胃肠病症有辅助功效。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很少有人知道黄帝叫什么。《史记》记载,黄帝复姓公孙,名轩
辕。此穴以黄帝的姓为名,正是取帝王居中央而统治四方之意。公孙穴是脾经的络穴,
与冲脉相通。脾主土,在人体的正中央,主运化水谷精微,输布全身,是人的后天之本
,谙合统御之道。公孙是脾经的络穴,入属脾脏,联络胃腑,又和位于胸腹部的冲脉直
接相通,所以它有兼治脾胃和胸腹部各种疾患的作用。冲脉有“五脏六腑之海”之称,
《灵枢经》说,冲脉乃“十二经之海”,是人体的“血海”。
我以往进行养生讲座时,多次谈到过公孙穴的妙用,重点是治疗胸腹的众多疾病。温故
而知新,慢慢地我发现这个穴还有其他的重要作用有待于发挥。比如治疗痛经。
我们平常形容女孩子漂亮好看时常会用一个形容词,就是“美丽动人”,但近几年根据
我的临床经验发现,尤其是时髦的女孩痛经高发,究其原因,大多是冻出来的,漂亮女
孩美是美丽了,只是这种美丽并不“动人”,而成了“冻人”。
痛经是妇科发病率很高的一个病种,这种病大多为后天不良的饮食和着装习惯造成的。
现在很多时尚女孩穿衣服只讲究漂亮,衣服多紧身短小,更有的露脐露背,很不注意保
暖。
有很多有痛经经历的女孩都知道,痛经目前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治疗,只能靠吃一些止痛
药来缓解。不仅不能根治病痛,还会对人体的生殖系统造成损害。如果在年轻的时候得
不到很好的调养,那么很有可能对怀孕生子带来一个很大的隐患。道家医学认为,治疗
一切妇科疾病首先从脾胃入手,尤其是月经不调,更应该首先调胃。脾统血,主运化。
痛经时血色发暗并伴随有血块,两三天血块排出后疼痛的症状就会缓解,但每月都会复
发。小腹受凉或贪吃冷饮导致脾胃虚寒,不能运化水湿,脾胃的运化不良就会产生痛经
,有时还会伴随呕吐、恶心、头痛等症状。
为什么公孙穴有这么神奇的功效呢?在中医里,公孙穴通冲脉,督、任、冲三脉皆起于
胞宫,其中,冲任二脉与女子月经、生育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因冲脉具有含蓄十二经
气血的作用。调理公孙穴,等于是对人身上十二经的气血进行一次全面疏导,具有行淤
止痛之功。我建议有痛经的女性朋友,可以多点揉公孙穴,再喝一点女儿红(不是酒,
“用之有道”有介绍),治疗痛经效果更好。
公孙穴在人的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或于第一跖骨基底前下缘,赤白肉际
处取穴,距太白穴后1寸。或在第一跖骨基底之前内侧下缘凹陷中,赤白肉际处取穴。
平时为调节身体而找公孙穴,没有必要按照治疗用的位置去找,以自己的压痛为准。我
一般把公孙穴看做一个区域,在脚拇指跟后,有一块很大的脚掌骨,在脚内侧沿着这个
骨头按压,压到最有酸胀或酸痛感觉的那一点,就是属于你自己的公孙穴了。
使用公孙穴时,可以使用灸法,用艾条熏灸此穴,每次15分钟左右,也能温补脾阳。灸
的时候有个窍门,叫雀啄灸。皮肤感觉有点发烫,马上拿开,然后再接着熏灸。反复进
行,犹如小鸟啄食,可以很好地保护皮肤。
公孙穴堪称我们脚下的第一温阳大穴,只此一个小小的穴位,就免去了以往我们需要去
医院吃药打针之苦。平时只要我们对公孙穴多多关注,必定能养足自己的后天之本。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女儿红配方:红糖50g、姜粉5g、胡椒粉2g,泡温开水喝就可以。主治小腹发凉、全身
怕冷、手脚冰凉型的痛经。因为痛经基本上都是寒症,红糖色红养血,味甘甜,姜辛温
发散,入脾胃,胡椒粉辛辣祛寒。阳虚偏寒的都可以用它来治疗。这个方子还可以做加
减法:有腰酸的加枸杞;脾虚、大便稀的加红枣;行经量多时加乌梅,而加黄酒则可以
温经、活血、暖胃。
9. 临泣穴——一生守护身体少阳之气的“小柴胡汤”
临泣穴位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位于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四趾
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适用人群:湿热体质者;中老年人;喜欢足疗法的朋友。
主要功效:可治疗胆经头痛、腰痛、肌肉痉挛、眼疾、胆囊炎、中风、神经官能等症。
在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一书中,有一味非常神奇的方剂,叫小柴胡汤。这个方
子可以解表散热、疏肝和胃,有治疗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之
功。其实我们的身体中也有一味类似于小柴胡汤功效的大药,就是足临泣穴。
足临泣穴往往被历朝历代的医家所忽略,而道家非常重视这个穴位。足,指穴在足部。
临,居高临下的意思。泣,就是泪。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水湿风气从上向下在此化雨冷降
。气血的运行变化如泪滴从上滴落一般,故而得名临泣。
道家认为少阳胆经之气是人的原始祖气,主升发。阳气升发不足,人体的气血就不能正
常地供应全身,从而引发很多疾病。临泣穴是胆经上的主穴之一,连通带脉,也是一个
调一穴而梳理两经脉的妙穴。带脉是沿人体肚脐一圈,像是人体正中系了一条玉带,能
约束纵行之脉,增强经脉之间气血运行的联系,是关乎人体健康非常重要的一条保健经
脉。在使用这个穴时,可采用蜷腿坐的姿势,它在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
(如下图)。
我有一个70多岁的老患者,早晨起床后感觉口苦咽干,我给他开了小柴胡汤,并告诉他
每天睡觉前点揉足临泣穴三五分钟。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复诊时,他告诉我口苦症状
基本没有了,而且走路时也感觉轻盈有劲了,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几岁。他好奇地问:“
您这方子里也没有补药啊?怎么就好了呢?”我说:“方子里是没有补药,但是让您点
按那个穴位,是启动了您身体里的大药啊。”说罢两人开心地笑了。有上述症状的老年
朋友不妨一试。
近几年流行足疗,说明足底按摩确实对人体保健效果不错。经过一天的工作,大多会感
觉浑身皱巴巴的,做做足底按摩,能够有效地缓解疲劳。但是足疗需要去专业的机构,
费时费钱,不是人人都可以作为日常保健之用的。对于没时间做足疗的朋友,我建议睡
前不妨点揉一会儿足临泣穴,很快就通体舒泰,一身的疲劳就缓解了。身体有湿的朋友
,还能通过点揉此穴起到祛风除湿的效果。因为足临泣主升发人体少阳之气,解散肝胆
郁结之气,经常点按会比专业的足疗效果还好。
在学中医的人里流传着一个故事:一天,老师对弟子说:“去采一种不是药的草回来,
你就可以毕业啦。”弟子以为不难,沾沾自喜地领命而去。谁知几天后却空手而归,哭
着脸对老师说:“看来弟子是不能毕业了。”老师问他:“为什么?”弟子回答说:“
我看遍了山上所有的草,但是我没有找到一种不是药的草,所以难复师命。”老师笑了
:“你已经学成,可以走了。”
因为这个学生明白了中医的至理,所以眼中遍山河大地,草木金石皆是药品。我们的身
体也是如此,生来就蕴藏着各种大药,善用者用之。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临泣穴不仅有治病的效果,还有诊断的功能。平时点按足临泣穴,如果感觉疼痛,就要
注意一下胆囊是否有息肉或者炎症。最常见的是清晨起床后口苦咽干,这是典型的少阳
病,体内有热,可以在临睡前点按此穴,泻肝胆之气以降逆。如果有气喘的人,这个穴
位还有定喘的功效。在临床上使用小柴胡颗粒配合点按足临泣穴,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
医疗效果。
10. 仙家入手第一招——打开人体最大药库的秘匙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前文所讲的八个养生穴,只是抛砖引玉。大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后,再面对密密麻麻的
经络孔穴图时,自然会触类旁通,找到最适合自己体质的防病治病的窍门。只要好好去
使用它们,自然就会感到阳气升腾,精力充沛。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将养生
保命的阳气固藏在体内使之不失,这才是我在这里给大家“渔”的真经,就是道家的“
种阳之法”。
关于这一方法,道家的历代祖师奉为绝密。无论是各部丹经,还是无数道书,其中都没
有泄露,甚至还有“轻泄者必受天殃”之类的威吓言语。而我的老师仙学大师胡海牙先
生却没有丝毫顾虑,毫无保留地把打开奇经八脉的入手方法奉献给了大家。
八脉里有一个道家特殊的修炼穴位——阴跷穴,这个穴位历代修炼家都视为珍宝,自古
就有“阴跷一穴秘不宣”的说法。为什么这个穴位如此重要?这还要从庄子的一句“真
人呼吸以踵”说起。
俗话说,真传一句话,但有些话却被无数人越解释越含糊。“踵”是脚跟的意思,所以
有的人说要用脚跟来呼吸,当然这在生理上讲不通;还有的人说“踵”是“接踵而来”
的意思,比喻呼吸的连绵不断,如此将养生真言文学化,更是小看庄子了。
为了不再让众人猜来猜去,延误养生时机,老师在前人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非常
明确地告诉我们:“踵”其实就是阴跷穴。我们的脚跟处正是阴跷脉的起始端,再结合
上古丹诀“当呼吸之机,则从阴跷迎归炉”的说法,更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阴跷穴在人体的前阴与后阴之间的凹陷处(这个部位也叫会阴穴,如下图)。这个穴位
与我们头顶上的百会穴(如下图)是一条直线上的,是人体精气神的通道。它统摄着真
气在全身正常运行,维持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要害部位。所以说,
阴跷穴发生作用,连带阴跷脉,在脚跟一定会有感应。其实何止脚跟,全身都有感应,
“真人呼吸以踵”这句话其实是借脚跟来暗讲阴跷穴的。
有的朋友会想,既然阴跷脉的开端就在脚跟那儿,为什么意守脚跟又不行呢?我们说养
生要抓核心,阴跷脉的核心就在阴跷穴,舍本求末肯定不对,如果仅仅意守脚跟上的阴
跷脉,将意念放在脚后跟、腿肚子上,日夜守住,时间长了身体会出毛病。
阴跷穴如何保养呢?实际上,激发阴跷穴最大潜能的方法就在静坐的时候。
静坐的姿势,是所有的门派共同的,道家、佛家,都是一样。静坐的方法是先找一个相
对安静的房间,坐在地上或普通椅子上都可以,然后下面垫一个坐垫,可以保证身体不
后仰;百会(头顶)、颈椎、尾椎成一条直线,可以调整头的角度,体会一下全身放松
的感觉。打个比方,好比橡皮筋,不是扎得很长,也不是松松垮垮,而是略微扎一下,
这样的松紧度就是整个身体略微往上抬一下,再往回收一点的那个状态,这样我们就坐
好了。
就这样每天静坐15~20分钟,不要追求身体的反应,一切顺其自然。待用功日久,真气
充裕以后,就会感觉腰间像有个暖水袋捂着一样,热乎乎的,异常舒适。这时只要把这
似有还无的一物以意送入阴跷穴即可。不要纠缠什么腰间到阴跷的路线,更不要琢磨路
线的宽窄。人身原本就是处处贯通,并不存在什么特定路线。只要一闪念,腰间热力便
已到阴跷,如同在山中一叫,四处都有回声。
当真气已经灌注到你的阴跷穴时,会感觉像小草发芽般有微微的动感,说动却不对,又
像是下小雨时阴阴静静的光景,那种感触非动非静,在动静之间。只要阴跷中感觉一到
,你就不要去管它了,只安安稳稳地坐下去,阴跷中的感觉自然会反射到全身。这时全
身如泡澡般舒泰,腹内的感觉好像刚饮了酒,这是精气神在蒸腾互化,此时只管静心享
受,自然就有源源不断的阳气升起,这便是古人不传六耳的种阳法了。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当我把这套种阳秘法教给朋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炼,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其中,
一位朋友是中年人,他告诉我自己晚上静坐练功时,夫人过来了,他突然觉得夫人比平
时要美上许多,于是便顺理成章,“只羡鸳鸯不羡仙”了。
阴跷种阳之法是非常独特的。由于阴跷穴与身体肾经的部位非常接近,如果我们仅仅按
摩揉推这个穴道,肾阳强盛后,性欲也跟着旺盛,普通人十之八九都按捺不住,于是阴
跷功能就成为了发泄的资本,在情欲的催促下,一损再损,反而伤害身体。比起那些意
守脚跟的荒唐做法伤害更大,当我们将阳气引入到阴跷穴后,贵在能平心静气,不生邪
念意淫,方能免阳旺施淫,方补即泄的危险。这也是古人对于阴跷一穴秘而不宣的缘由。
第3章 一抱通经穴——来自武林大成拳的养生绝学
这个融武术健身、中医养生、道家修炼为一体的养生桩,是目前所有调整身心方法中最
简捷、最便利、最安全而且见效最快的一种方法。它能从根本上消除阳虚给人带来的一
切身心问题。
1. 提心吊胆是致病的根源,无意识紧张偷走了我们的健康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前些年孩子还小时,一次周末我带着她去爬山,回来的时候,我已经累得不行了,可再
看女儿还是又蹦又跳的,浑身还有使不完的劲儿,一点没有累的意思。按理说,小孩子
的体力远远不如成年人,同样的路程,为什么成人反而还不如孩子呢?从医生的角度来
看,这里面有很多的医学道理:在爬山的过程中,小孩子是把关注点放在山水景色之中
,尽情尽兴地游玩,身心是放松愉悦的。而成年人第一任务是看护好孩子,关注点在孩
子的安全上,爬山过程中陡峭的山路、荆棘的树丛,处处都充满了危险,对孩子的监护
丝毫不能放松,得时时提醒孩子这个地方不能爬,那个地方不能去,家长在这种状态下
心神的消耗远比单纯爬山消耗的体能要多得多。“多动劳身,多虑劳神”,劳神带来的
疲劳感远远比劳身要大得多。带过小孩的朋友都有这种体会,带孩子比上班做家务都要
累,因为总悬着一颗心。
有句俗语叫“初生牛犊不怕虎”,刚出生的小牛为什么不怕老虎呢?这是一种生命的自
然本能,牛犊对周围环境没有任何危险的概念,完全没有防护意识。人也是这样,在婴
幼儿时期,人的意识未开,处于混沌状态,身心都是放松的,遇到外界的刺激会有本能
的紧张,外界的刺激消除后,身体马上恢复到自然松弛状态。老子所讲的“抟气至柔,
能婴儿乎”就是要让我们学习婴儿的先天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是没有病的,病可以
说都是在后天形成的。人在成年以后,理性成熟,七情六欲也逐日增多,外在的环境有
着很多安全隐患,潜意识会形成人的自我保护系统,防止潜在危险对人体造成伤害。久
而久之,就陷入一种习惯性紧张中,也就是无意识紧张状态,而无法自然放松,在这种
状态下,人消耗的不单纯是体力,还有心神,也就是阳气。阳气耗损过多则导致阳虚。
大家可以体会一下,行走在车辆川流不息的十字路口和行走在花草芬芳的公园里,心境
是截然不同的。
临床上,很多患者在就诊过程中,肩部一直耸着,坐着也放松不下来,形成惯性了,这
是典型的无意识紧张状态。长期处在无意识紧张中的人双肩会不自觉地上耸,气机上浮
,郁结在胸膈部分沉不下去,造成虚火上升,产生胸闷、心烦、易怒、头晕等一系列不
适症状,严重的还会造成心脑血管疾病、颈椎病、高血压等病变。治疗时如果不从根本
上消除这种无意识紧张,无论吃多少药,都只能缓解一时之痛。
写作这篇文章时,刚好有一位病人来复诊,经过几次调理后,病人双脉平缓,舌苔净洁
,饮食正常,大小便通畅,已经是一副无病之躯了。但是这位病人总感觉身上这儿也不
舒服那儿也不舒服,好像有东西堵在里面,甚至怀疑患了癌症,非常紧张焦虑。仔细问
询后才知道,她在家带着一个一岁多大的外孙,小孩子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一会儿用
手指去捅插座,一会儿把碗摔了,没有安静的时候。老太太生怕外孙有个闪失,整天提
心吊胆,感觉到很累,起急上火了,又不好意思跟女儿说,烦恼闷在心里边,浑身就不
舒服了。我跟她说身体正常没有病,是由于长时间的心情紧张劳累所致,她认为我是在
安慰她。为了让她相信身体没有大病,我用了道家医学中一个叫做遍山寻贼的手法,按
压她的三阴交穴,病人有强烈的酸痛感。有压痛就说明体内有气机淤阻,三阴交是肝脾
肾三条阴经交会的聚合点,这个穴有疏肝解郁、培补元气的功能,是调节心情的妙穴。
我告诉她一套运动治疗法,每天练习抱住健康养生桩,把气沉下来,用脚趾抓挠的方法
刺激三阴交,一周后,这位患者明显感觉身轻气爽。我告诉她,以后不用吃药,每天坚
持站养生桩就能健康如意了。
从事20年的中医诊疗工作,无数患者的体验证明,这个融武术健身、中医养生、道家修
炼为一体的养生桩,是目前所有调整身心方法中最简捷、最便利、最安全而且见效最快
的一种方法。它能从根本上消除阳虚给人带来的一切身心问题。
明白了无意识紧张致病的道理,再去旅游时也要学会使自己放松,把肩松下去,使气沉
下来,用心去欣赏天地间的秀丽风景,犹如柳宗元在《使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中的描述
,一瞬间“心凝形释与万化溟和”。达到古人说的天人合一的养生至高境界。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站养生桩时我们强调多想些开心的事、高兴的事,如果一边站养生桩一边想心烦的事,
站养生桩就不会起到好作用。站养生桩时精神集中,千万不要集中在紧张烦恼的事情上
,而要集中在轻松愉快的事上,要集中在某一动作上,逐渐过渡到思想朦胧空洞,大脑
细胞兴奋性进入抑制状态,代替了紧张烦恼。同时休息后的中枢神经调节机能也恢复正
常,可以正常地调节支配平滑的植物神经。
2. 学会放松才不病——养生桩是消除无意识紧张的最佳捷径
……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
神,骨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洞悉了无意识紧张是疾病的一大诱因之后,我就有意识地通过抱住健康养生法去诱导病
人在生活中学会放松,但是发现放松成了现代人最缺乏的本能。根本不知道怎么去放松
,很多人自我感觉是放松的,但在我看来,依然是紧张的,因为他们无意中耸起的双肩
告诉了我。从姿势反射学的角度来讲,肩部可以说是人体紧张情绪的反应器,人之所不
能真正放松,恰恰是不会放松肩部。也可以说放松的最大秘密是肩部放松。无意识紧张
犹如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无形之中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临床上经常见到的铁板肩
(颈椎病),就是生活中无意识紧张日积月累的结果。
要想明白放松是种什么样的状态,就要先搞清楚什么是紧张的状态。人紧张的时候本能
地会耸肩,肩部绷紧又带来颈椎的紧张,肩颈部是调和人体平衡的枢纽,肩颈紧张则导
致全身紧张。所以,放松的关键是松肩。肩部放松了,全身才能放松。这也是我通过20
多年的站养生桩体认得出来的结论。肩部有一个重要的穴位,肩井穴。在道家医学里,
肩井有很好的降气的作用。养生桩也是通过肩井穴来使气机沉入小腹,人才会从内至外
感到放松。真正的放松状态不单纯是肌肉的放松,而是内在气机的运行畅通,所以,松
肩是抱住健康养生桩的入手之法,也是获得健康的捷径。
经过多年的体悟,我总结了一套松肩五部曲,也是整个养生桩姿势的基础,掌握了这五
部曲,也就做到了养生桩“形”的正确。
养生桩松肩五部曲:
预备式:两脚与肩宽,膝盖部稍弯曲,感觉“咯噔”一下即可,目视前方(如下图)。
1. 双手抬起,两臂平行与肚脐高(如下图)。
2. 双手保持原位不动,双肘稍微向外展开,双手在脐上的位置(如下图)。
3. 双手抬到比双肘稍高的位置,双手略高于肩(如下图)。
4.双肘再稍抬高,但仍略低于双手(如下图)。
5. 双手十指自然张开,双臂在胸前做抱球状(如下图)。
此时就可以称为“抱住健康”了,因为肩部放松了,气沉于小腹,人才处于放松状态中
。小腹也是修炼家称之的下丹田所在之处,小腹沉实了,人的阳气也就旺盛了。
很多人认为站养生桩就是站着不动,这是非常错误的,人在站养生桩时犹如大树,不是
不动,而是生生不已之动。站时需用意体察一下全身,保持浑身上下关节似曲非曲。想
象自己站在齐胸深的温泉当中,前后左右有水波轻轻晃动,身体不做中流砥柱,但随之
晃动。站养生桩过程中多想一些美好的事情、幸福的经历,仿佛整个身子融入到温暖的
泉水之中,从里到外都暖洋洋的。一切烦恼之事随波而去,疾病也会随着水波的荡漾,
远离我们的身体。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站养生桩时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站养生桩前,应排除大、小便,并把衣扣腰带松开。
2.站养生桩结束后,可拍打一下双肩,做一些柔和的伸展动作。
3.饭前、饭后一小时不宜练功。
3. 身体的守护神就是我们的心意——善养神的人才长寿
道贵常存,补神固根,精气不散,神守不分,然即神守而虽不去,亦能全真,人神不守
,非达至真,至真之要,在乎天玄,神守天息,复人本元,命曰归宗。
——《黄帝内经•素问•本病论》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钻究养生之道多年,在桩法的修持上感
觉站得越多体会越多,虽然只是一个姿势站着,没有其他动作,但永远不觉得枯燥,永
远感觉自己是在进步,每天都有新的变化。为什么会如此呢?是因为站养生桩不光调整
了筋骨、调动了气血,更微妙之处在于养神。这也是中华传统养生法优于其他运动锻炼
之处。
《黄帝内经》曰:“粗守形,上守神。”在掌握了抱住健康的基本姿势之后,就要进一
步安养人的心神了。到了这个阶段,意拳(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曾有过一个精辟
的论述:“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足。”注重在精神层面的调整。我们知道,唱京剧要
有神韵,否则就是京剧歌,而不是京剧;打太极拳同样要有神韵,否则就是太极操,而
不是太极拳。站养生桩也要站出桩的神韵来,不然就是枯木一棵了。
我刚开始练站养生桩的时候,把姿势调整好之后,老师总是不断强调要精神集中,身体
放松,但试想,年轻小伙子哪有那么深厚的定力呢?后来练习得久了,我发现越想排除
杂念,杂念越来,更加思绪纷繁,反而造成精神紧张。我索性听其自然,采取来者不拒
,去者不留的态度,反而容易进入状态。王老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在站养生桩时设想自
己身如大冶洪炉,无物不可陶熔。精神上要将自己放大,顶天立地,有吞吐宇宙的气概
。孟子讲“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后人不明白怎么个养法,还以为是圣人的一个比喻。
其实站养生桩才是养浩然之气的不二法门。
站养生桩时,我们可以想象自己是在公园里散步,观赏着美丽景色,呼吸着新鲜空气,
甚至嗅到松柏树散发出的阵阵香气,这时的思想和肌肉将自然地进入一种状态,正是养
生桩所要求的放松状态。接下来,可以设想站立在齐胸深的温水中,身体随波晃动,在
煦暖的阳光下,舒舒服服地站着。眼里看着外界秀丽的风景,心里想着舒畅美好的事情
,然后把注意力放在身体上,感受一下身体各部分是否放松了,有紧张感的部位,稍稍
地调节一下。等身体放松下来时,用心感受身体与水波之间的阻力,感受阻力的时候实
际上是在调动了全身的皮肤毛孔,使它们也进行了互动。如此持之以恒地站下去,日久
功深,会觉得全身毛孔似乎都在呼吸,这是身体充分放松、人体阳气充沛的表现,阳气
敷布全身,浑身上下犹如武侠小说中描述的护体神功那样,有了一个坚强的防护层。达
到这种境界,还有什么病痛能侵害到你呢?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练习养生桩一段时间后,多数人会发现自己说话变得浑厚有力,底气也足了。我有一位
朋友,站养生桩几个月后,走夜路不害怕了,胆子明显大了。平时在领导面前不敢大声
说话,现在也变得落落大方了。这是站养生桩调动了人体心阳之气的结果。
4. 一抱通经穴——长生的真诀就在你的脚下
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盛
则足下热也。
——《黄帝内经.素问.厥论》
近来敲打经络穴位的养生方法很流行,有的人敲打之后确实有效果,还有一些人敲打之
后引起不适,从临床角度来看,敲打经穴的养生法也是需要具体辨证的,之所以敲打经
穴引起不适,是因为没有辨证施治,引起气血紊乱造成的。有个朋友对敲打经穴有所顾
虑,向我咨询有没有一种不用敲打也能通经活络没有副作用适合于所有人的养生方法。
问我这个问题的朋友很聪明,他善于从整体去把握事物,敲打经络穴位着眼于局部细节
,忽视了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长期在一个点或一个区域敲打刺激,会使局部的机能亢
进,反而破坏整体平衡,失去了养生治病的应有意义。
朋友的这一问,让我想起了每天都坚持习练的养生桩。站养生桩就是这样一种整体性的
养生方法,不用花费心神辨证施治去寻经找穴,静静地这么一站,健康就随之而来了。
养生桩不需要敲经打穴,不讲周天运行,也不讲意守丹田,而是以形控意,来调整全身
,不但筋骨、气血、脏腑功能得到增强,连人的神意都能得到很好的调养。不少练过养
生桩的人,性格和气质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遇事更加豁达从容,意志坚强而富有魄力
,这是敲经打穴之法无法比拟的。
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一休的师父经常跟他说,悟性就在你的脚下。其实站养生桩
养生的最大玄机也是如此,这也是经过多年的摸索体悟出来的。
点透这个玄机之前,我先讲一下养生桩足下的要领:
站养生桩时,要把重量放在前脚掌的三分之二处,想象足跟下各踩着一只蚂蚁,既不能
把蚂蚁踩死,也不能让蚂蚁跑掉,体会那种细微的劲儿,脚后跟始终要有点虚悬的意思
,不要真正离开地面。虚悬的目的是为了把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三
条阳经的经气调动起来。一个简单的足跟踩蚂蚁,启动三条阳经上的养生大穴:足少阳
胆经的阳陵泉,主一身之筋,该穴有强筋壮骨之功;足太阳膀胱经的承山穴,可以祛湿
升阳,对排除体内湿邪有奇效,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自古就有长寿穴的称谓,是全身
性的强壮要穴,增强气血功不可没。三条经三个大穴同时启动,这比单一的敲经打穴位
效果要强不知多少倍。
站养生桩不仅能调动三条阳经,还能调动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条阴
经,从而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起到祛病养生长寿的效果。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
穴,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也是临床上妇科调经养血的大穴;足少阴肾经的涌泉
穴,也是人体的长寿大穴,肾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此穴有培固肾精、引火归元的
作用,可以使人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足厥阴肝经上的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有疏肝理
气的作用,对焦虑抑郁等情志病以及高血脂、脂肪肝等肝部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肝开窍于目,故此眼部的疾病也能通过此穴来调理。
调动三条阴经相当于道家的“以阴引阳”之法,能够迅速使人体产生蚁行、麻胀热等得
药之感。那么,站养生桩时如何才能“以阴引阳”产生治病养命的大药呢?这就是我前
面所说的最大玄机,也是我通过多年的站养生桩结合中医原理悟到的,一直作为我的养
生心法。明白了这个玄机,养生治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实这个方法说起来非常简单,就是在站养生桩过程中,脚趾要有节奏地抓地,也叫抓
挠。抓挠时,足心的涌泉穴也会随之一松一紧,有人能明显感到气血在体内微微鼓荡,
传导到掌心,连劳宫穴也调动了,既养心又养肾。
无独有偶,近日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称日本有医学专家研究发现,经常活动脚趾可
以帮助脾胃减轻负担,也是要求自然站立时,让脚趾有节奏地抓地放松,重复数分钟,
可以对经络产生松紧有致的刺激,随时随地有效健脾。坚持一段时间,脾胃功能会得到
显著增强。
养生也如同做学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脚踏实地地去体悟,才能慢慢领略到中
华养生文化的精妙。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风为百病之长”,练站养生桩的时候最忌讳的一点就是迎风站立。当你浑身冒汗时,
别在风口、山顶停留,而要找背风处作短暂休息,流汗后要马上穿上衣服,以免受风寒
得病。初站养生桩的时候,如果感觉到有点累了,可以举高一点或者举低一点,都没关
系,只要高不过眉、低不过脐就行了;两手还可以左右调整位置,只要左手不放到鼻子
右边,右手不放到鼻子左边就可以。
5. 给学站养生桩的朋友点窍
剧烈运动,一般只适合年轻人,对于那些身体虚弱、津乏气短的人来说,剧烈的运动会
增加内耗,伤津动气,不增其益,反受其累。因此有养生经验的老人经常说:大动不如
小动。
在我把养生桩在博客公布之后,跟帖的朋友络绎不绝,很多人对这个简单有效的养生法
很感兴趣,虽然已经讲过如何练养生桩,但很多朋友还是要求我再讲讲站养生桩养生的
细节与讲究,或点点窍什么的。其实养生桩就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会的养生法,没有什
么太大的讲究,但网友们的热情让我盛情难却,今天我再从细节处讲讲养生桩,希望能
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养生桩很平常,但它对治病养生却非常有效,也是最省时间和不占地方的养生法。两脚
平铺于地,与肩同宽,全身很随意地放松下来,双手在胸前环抱,臀部慢慢地往后靠,
如同坐一个高凳,似坐非坐。这样就站好了。
接着,还有一些小讲究:
手要求掌心内凹,十个手指张开以后,里面的关节往里面夹,外面的关节往外面顶,虎
口是圆撑的。腕关节不能僵死,两个肩膀撑开。
十个手指之间要如同夹一根香烟,不能让它掉下来。双手如同抱一个氢气球,用力轻了
这个气球就飞出去了,用力紧了这个气球就爆了。用心体会这种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
感觉。
头呢,下颌稍微往回收一下,和脖子之间好像夹住一个乒乓球;同时,感觉头上面有根
绳子吊着。
姿势固定好了以后,可以前后晃一下,如同在游泳池里或在齐胸深的温水中,体会水和
人激荡的感觉,幅度不要太大。眼睛似闭非闭,什么高兴想什么。尾椎骨画圆圈,全身
放松,但松而不懈,保持一种似尿非尿的感觉。就是短短的3到5分钟时间,我们的身体
会微微发暖,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暖流。手也会发热发胀,里面有蚂蚁爬的那种感觉,这
就是“蚁行感”,说明体内气血的流动已经加快了。身体在轻微摇摆晃动的时候,如果
不能很好控制,可将意念集中在尾椎骨上,慢慢地用尾椎骨画一个小圆圈,带动身体的
细微晃动,此时,五指的蚁行感随着身体的晃动而尤为明显。
养生桩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看似不动,其实是不动之中有大动。这种大动又不同于跑步
、跳绳等体育运动,那是剧烈运动,一般只适合年轻人,对于那些身体虚弱、津乏气短
的人来说,剧烈的运动会增加内耗,伤津动气,不增其益,反受其累。尤其是那些身患
严重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炎等疾病,以及隐匿性疾病的人,剧烈型运动更是要不得
的。因此,有养生经验的老人经常说:大动不如小动。其实,小动不如微动,站养生桩
的动是一种微动,确切地说,是一种蠕动。身体这样轻微晃动着,感觉自己像海藻一样
,随着迂缓的水流漂漂荡荡、荡荡悠悠。在晃晃悠悠中身体四肢得到颐养,全身血液也
像安静的溪流,周流而不息。
多年的站养生桩经验使我体会到,养生桩是静中有大动,看似静静站着,只有轻微晃动
,实则全身的气血都在动,这是真正的动,是最具效率和效果的动,站养生桩又是不静
而真静,虽则不能全无杂念,但却能心生欢喜,精神愉悦。简简单单的养生桩,养身和
养心就这样完美地结合起来了。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站养生桩时朝哪个方向站最好呢?
早上起来站养生桩朝东最好,晚上则朝西最好。按照中国文化取象比类的方式,把东方
归属于“木”;西方归属于“金”;南方归属于“火”;北方归属于“水”;中央归属
于“土”。东方意味着升发;南方意味着生长;西方意味着收敛;北方意味着收藏;中
央为土,土地是可以化育生命的。那为什么东方就是升发呢?熟悉中国文字的人都知道
,东字是“木”字中间加上一个“日”字,比喻太阳从东方树林里冉冉上升,呈现出逐
渐升发的状态。因为东方为太阳升起的地方,朝东可以升发人的阳气。到了晚上,西方
意味着收敛,而睡觉正是藏精气、养阴的好方法。晚上人的精气神收藏后睡到自然醒,
此时也代表人的###充盈了,阴阳相摄,早上起来通过站养生桩又能将阳气升发起来,
而一阳复始,则万象更新。
6. 知足常乐——站养生桩能最快激发人体自愈大药
站养生桩练到一定时期后,由于大脑内抑制作用的增强,代谢、循环等一系列生理功能
的改善、提高,身体就会产生一种特别舒畅的感觉。
我站养生桩20多年了,深知其中的好处,所以我在门诊给病人看病或与亲朋好友相见时
,就会推荐他们去站这个养生桩。我在我的博客中,也推荐了这种养生法,很多朋友也
照我的方法去做了,然后就会跟我讨论站养生桩后的体会与心得,而提得最多的就是站
养生桩后的身体反应。
人的身体有强弱和病情轻重之分,所以在站养生桩的过程中的感觉和表现就不同。一般
情况下,养生桩在站一个星期左右就能够体会到其中的好处,站完之后感到轻松愉快,
而且这种感觉是随着进程逐日增长的。
有的朋友站了几天之后,就发生肌肉震颤、疼、酸、麻、胀等现象,这多半是肌肉运动
障碍、气血欠通或疲劳过度或生理上有其他缺陷造成的。此时只要防止疲劳过度,注意
舒适得力,力求放松,避免紧僵,渐渐地就会气血畅通,肌肉灵活,使以上现象逐渐消
除。还有一种是感觉不到疲劳的有规律的颤动,这是经络和气血闭塞已经消除的好现象
,只要顺其自然,不可故意地抑制也不要有意识地扩大就可以。另外还有流眼泪、打哈
欠、饱嗝、虚恭、腹鸣、蚁走等现象,都是站养生桩过程中的好现象,身体调节好了或
病愈之后自可消除。
在站养生桩的过程中,由于身体内部的机能变化,出现了种种不同的反应。因每个人各
有自己的情况,诸如年龄的大小,体质的强弱,病变的程度,生活的习惯,以及性格、
爱好、经历的不同等,因而站养生桩的过程中的感受、反应、现象也不尽相同,但大体
上可有以下几种反应,大家可以自己感悟。
1.酸痛感:站养生桩开始几天,肩、臂、腿、膝等处,多少有酸痛疲劳的感觉。一些身
体局部受过伤或开过刀的人,站养生桩初期,疤痕处有时发生瞬间的疼痛。还有病灶部
位出现反应,如神经衰弱患者出现头痛,胃肠病患者腹痛,肝炎患者在练功时,肝区痛
感甚至超过平时的疼痛程度,甲状腺肿大者,站一段时间后,颈部有针刺感觉,等等。
这些都是练功后自然的生理反应,一般在三五日后即自然消失。这些反应是好现象,说
明站养生桩引起了机体生理活动的巨大变化,代谢功能得到了提高。
2.麻胀感:站养生桩时经常出现发麻、发胀的感觉,最容易出现的部位是手指或整个手
掌,有的人手臂、腿、脚也会出现这种感觉。站一段时间后皮肤上好像有蚂蚁或小虫子
爬的感觉,出现部位不定,脸上、手臂上,有的甚至身上也会出现这样感觉。之所以有
麻、胀感觉的出现,这是因为站养生桩后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畅通,血流加快的缘
故。
3.温热感:站养生桩过程中,会产生温热的感觉,最明显的部位是手和脚。随着站养生
桩时间和日期的推延,全身均会产生温热的感觉。站养生桩过程中由于意念活动强烈,
甚至使身体出汗,一般来说,出汗的多少与运动量的大小成正比。病患者练功,凡身上
出汗时,说明运动量已然很大了,应该适当控制,不要超过自身能力,以免影响医疗效
果。
4.震颤感:站养生桩稳定的姿势,需要四肢肌肉保持持续性的收缩状态。因此,随着站
养生桩时间的延长,工作着的肌肉群就要发生程度不同的震颤现象。站养生桩初期,震
颤轻微,不见于形,但用手抚摸时能有所感觉,不过是由膝到大腿。继之,震颤明显,
大腿内外侧肌肉有规律、有节奏地颤动。再进一步,身体外形上可看出颤抖现象,有的
人颤抖的幅度很大。经过一段时间的颤抖以后,由于肌肉耐劳能力和神经系统控制力的
增强,颤抖又逐渐变为震颤,最后不显于外形。
5.不同感:站养生桩过程中,会出现两手位置高低明显不同的现象,但站养生桩的人主
观感觉上,却认为抬的一般高,若将两手摆成一般高,反而自感差异显著了。这种不同
感还表现在机体内部,例如,站养生桩过程中,会感到一侧身体发麻、发胀,而另一侧
无此感觉;一侧局部疼痛,另一侧则不痛。两侧胳膊抬得一般高,负荷量是一样的,但
两侧从手到肩部沉重感觉显著地不同。有的人一侧手很热,另一侧手冰凉。还有人一手
五指的温度均有差异。
形成以上症状的原因,不外植物性神经活动失调,肌肉松紧未能取得一致,或身体局部
病灶的影响,这些异同现象,有的人在站养生桩两三周后即获得改善,有的人经较长时
间才见好转。
站养生桩练到一定时期后,由于大脑内抑制作用的增强,代谢、循环等一系列生理功能
的改善、提高,身体就会产生一种特别舒畅的感觉。站养生桩时,如醉如痴,站养生桩
后,头部清醒愉快,胸中空灵舒畅,乃至全身轻松爽适。这种舒畅感随着功夫的加深会
愈加显著。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我在前文中讲到了,站养生桩时我们强调的是要想一些开心的事、高兴的事,用体内正
气驱赶寒邪与郁闷之气。我们都知道一个著名的实验,就是当人生气时所产生的毒气可
以毒死一只小白鼠,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但是更可怕的是我们很多人经常生闷气,
而将这种本该发泄出来的毒素全部积累在了体内,时间长了,癌细胞就活跃了。而在站
养生桩时我们不仅能固护元气、正义之气,祛除邪气,还能及时的排解郁闷之气,让癌
细胞进攻无门,阻碍于人体千万里之外。
7. 10分钟收获一生的健康
在站养生桩时留有余力,站养生桩后精力旺盛,是运动量恰到好处的标志。
生活中,我听说不少朋友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其精神让我感动,但他们诉说站养生桩
的过程枯燥,站完有疲惫的感觉。我觉得有些朋友可能违背了顺其自然、功到自然成的
原则,因为任何技能或方法如果急功近利、揠苗助长的话,就会得不偿失,这样下去容
易出偏差。
其实,站养生桩时我们一定要循序渐进而不可急躁,每次能站10分钟就可以达到很好的
效果。一个月后站的过程中如果感觉很舒适,那么此时可以延长到20分钟或半个小时。
运动量的掌握与控制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锻炼的进步和效果,同时也影响着锻炼的兴
趣。既要在锻炼中使潜在的能量发挥出来,又不能让自己感到枯燥。
与“运动量”有关的诸多因素,应综合在一起来判断,这是非常重要的,单纯片面地追
求某一项指标作为“运动量”大小的度量标准,并认为是找到了捷径,这是错误的认识
。例如:有些病患者,由于想尽早祛除病魔,医好病患,就以“恨病吃药”的态度去锻
炼,片面认为,出汗越多效果越好,姿势越准确疗效越高,时间越长体会越多,意念越
激烈、紧张,就能进步得快等,这种脱离具体实际的想法、做法往往导致欲速不达、事
与愿违的后果。
站养生桩的运动量以心脏的搏动及呼吸的次数不失常态为准。当日除站养生桩外,没有
其他过大的体力劳动的情况下,以次日清晨起床时,不感到疲劳为度。总之,在站养生
桩时留有余力,站养生桩后精力旺盛,是运动量恰到好处的标志。
站养生桩不是摆空架子,起关键作用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初学者往往把精力放到姿势
上,极力地追求“正确”姿势,唯恐姿势走了样,会影响疗效,其实这样的想法和做法
,不但影响了精神集中、周身放松、呼吸自然的原则,束缚了精神和肢体的“解放”,
还恰恰是造成停滞不前,乃至望洋兴叹的直接原因。
其实,一成不变的“标准”姿势是没有的。养生桩的姿势是为其锻炼的内容服务的,因
此,要以内容的变化而改变。就养生桩的姿势而论,它是内在力量的外部表露,之所以
称它为运动,之所以能够祛病健身,是依赖于意念诱导,使得机体内在活动逐渐加强。
由于肢体间与腹脏内在联系加强了,从而使得整体处于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最佳运动
状态。这就是“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的道理。
明白了这个养生的秘诀,每天抽出十分钟来站站养生桩,毫不夸张地说,人人都可以获
得一生的健康,免去求医问药之苦,这是天下最划算的事了。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站养生桩对运动性疾病,如外伤和劳损也有效。以腰肌劳损为例,腰肌纤维或腰肌膜肌
腱或腰肌群中的血管神经等的损伤,没有即时治愈并继续反复活动,腰肌自然要保护性
的强制收缩,必然要压迫牵拉行走于腰肌群中的神经和血循环,临床上呈现局部疼痛、
过敏、麻木、感觉迟钝等,时间久之肌纤维变性,血循环障碍,组织液渗出,肌纤维间
或肌纤维与肌膜间出现粘连,这些变化会刺激神经末稍产生疼痛感觉。所以腰肌劳损的
病人腰部肌肉没有一个是松软的,站养生桩的放松作用、肌肉的张力性运动和使血液循
环旺盛的机制都是治疗腰肌劳损的好方法。
8. 拳道通于仙道——历代武学大师秘而不宣的养生绝技
据我统计,意拳门内练养生桩的人平均寿命是90余岁,现在还有几位近百岁的老先生,
可见养生桩的神妙。
我十几岁时跟随王玉芳先生练习中国传统武术意拳(大成拳),王玉芳先生的父亲王芗
斋先生是该拳的创始人。
王芗斋先生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得了顽固性哮喘,身体极度虚弱。这种病在当时是没有
什么办法医治的,万般无奈之下,他的家人把他送到著名的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先生家中
,希望通过习拳来强健身体。郭先生是形意拳承前启后的人物,素以“半步崩拳打遍天
下”而独步武林,有“不倒翁”的美誉。说起王芗斋先生拜郭云深先生为师的事,还有
一个小插曲。当时年幼的王芗斋欲拜郭云深先生为师时,郭已年高,本不想再收弟子了
,郭的弟子们也多不愿再有个年幼的小师弟,但时值郭之爱子郭深坠马身亡,郭云深看
幼年的王芗斋聪慧机敏、活泼可爱,遂生爱惜之心,破例收他为弟子,且留住于家中学
艺,爱若己出。王芗斋先生则侍师如父,加之聪颖过人,练功刻苦,进步极快。郭先生
把形意拳中的不传之秘——站桩功传授给了他。通过站桩来调养身体,王先生不仅病好
了,而且身上不知不觉有了很深的功夫。
王芗斋先生在得到了郭云深先生的真传后,又四处游历、拜访高人,博取百家之长,结
合《黄帝内经》的要义和拳学的基本功夫,集自己数十年的研究体认,创立了一种动静
相兼,内外温养,用于防病治病、健身延年的养生桩。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
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骨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的记载。这是上古真人的桩
功。可惜具体的锻炼方法不见于文字,一直通过口传身授传承。王先生公开教授站桩功
后,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养生桩能治好肠胃病、肝脏病、心脏病、肺病、神经病、关
节炎、高血压、半身不遂和妇科、眼科等多种疾病。养生桩之所以能够治病,就在于它
既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阴阳相交,保养心神,又能使血液循环畅通,新陈代谢旺
盛,加强各脏器、器官以至细胞的功能,同时使肌肉得到惰力性的体育锻炼,起到增长
体能之功。
上个世纪40年代初,日本当时柔道五段、剑道三段的泽井健一与先生较量。失败后,他
转向王芗斋先生学习意拳。四十年代后期泽井健一回到日本弘扬意拳,并根据实际情况
更名为太气拳,日后被日本武术界公认为“武圣”。后又有日本柔道六段八田一朗要求
与王芗斋先生比试。八田欲抓先生手腕,哪知两手才一接触,立即被抖得腾身离地,撞
在身后的墙上摔倒。
解放后,王芗斋先生将一身绝学尽数传授给了他的女儿王玉芳。王玉芳先生今年已是88
岁的高龄,仍然精神矍铄,高兴时还能做几个发力动作,丝毫不亚于当年。据我统计,
意拳门内练养生桩的人平均寿命是90余岁,现在还有几位近百岁的老先生,可见桩功的
神妙。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养生桩歌——王芗斋述
养生桩,极容易。深追求,头万绪。用功时,莫着急。应选个适当场地,充足阳光,流
通空气,有水有树更相宜。不论行走坐卧和站立,要内外放松,身躯挺拔,腰脊骨垂线
成直,浑身大小关节,都含着似曲非直意。守空洞,保清虚,凝神也静气。臂半圆,腋
半虚,体会无微不舒适。不思考,不费力,心脏无负担,大脑得休息。想天空虚阔,洗
涤情缘和尘俗万虑。虚灵独存,悠扬相依,绵绵如醉也如迷。笑卧如在水中宿,返婴寻
天籁,平凡无奇有天趣,师法当遵守,不可太拘泥,这里边包罗着无限深思多甜蜜,动
转颇似水中鱼,自在自在真自在,先哲并无其他异。
9.养生桩养带脉——让身心在收束中茁壮
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黄帝内经.素问.厥论》
我有位学生,跟我学站养生桩多年,后来在我的熏陶下又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
是又想跟我学中医。学生如此好学,做老师的当然高兴了,我也巴不得我的每一个学生
把我的所有东西全部学好,然后再超过我。我对他说:“你学了这么多年养生桩,再学
中医,条件已经非常好啦。”
我在教他中医知识时问他:“练武的人,打起把势来的时候,总是要把腰带紧一紧。你
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他挠挠头,说:“这样扎上舒服呗,不然怎么使劲啊。至于为什么,还真不知道。”
我对他说:“咱们的腰带所扎住的一圈,正好是人体的带脉。我们人体有十四条经脉,
带脉,正好对十四条经脉起到一个收束的作用。其实站养生桩也有这种功效。”
人体的十四条经脉,有的从头走足,有的从手走头,纵向循行的部位都比较长,好比很
多根细丝,必须把它们全部扎在一起,才能成为有更大承受能力的绳子。把这些细丝扎
在一起的那根绳子,就是带脉。
夜晚,我们劳累了一天,需要放松了;或是节假日,我们闲居在家或度假在外,非常清
闲,一切完全随意,悠游自得,不需要想什么伤脑筋的东西,也不需要做什么复杂、烦
琐的事情。全身的经络也处在放松状态,带脉只需轻轻把它们揽住就可以了,就像在小
河里随水漂动的水草,用手轻轻就能挽住。所以,这时候,我们都喜欢穿一些宽松的衣
服,尤其是腰部,不能勒紧,这样才能使人尽可能地放松。
但是,一个人不可能时时刻刻处在这种休闲状态中。现代人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加快,紧
张无处不在。你能适应这种紧张的节奏吗?恐怕很多人都不敢胸有成竹地说:“能!”
经常有人说“生活让人无奈”,为什么无奈?就是因为我们跟不上生活的节奏,只能被
动地在生活中随着纷繁的人事而辗转。为什么人会跟不上生活的节奏呢?追根究底,在
于他身心的精力不够集中,处在一种涣散状态,没有效率。身心的涣散导致了生活的力
不从心、被动无奈和碌碌无为。有什么办法可以收束一下身心吗?
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带脉。带脉能收束人的经络,使之张弛有节,因为经络通于脏腑
,脏腑关乎情志,所以,带脉也能收束人的精神。练武的人,在拉开架势之前,要把腰
带紧紧扎起来,就是用带子的力量来加强带脉的收束功能,强有力地收束经脉与精神,
只有收束住这条带脉,气息才能真正沉入丹田之内,自己的身心才能高度集中起来。也
只有这样,他练武才能有长进,在打斗中才能把所有的能量集中到一起,击败对手。科
学家说:“激光之所以能在几秒钟内穿透钢板,就是因为它不像普通光那样涣散,而是
把全部的能量集中到了一个点上。”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也该有这种激光的精神,这
样各个击破,再多的事情,在我们手里都会游刃有余。带脉就是造就这种“激光”的法
宝。
传统的中式裤子,是高腰的,其裤腰正好在带脉处,用一根腰带一束,带脉刚好被更好
地收束住。穿着这种裤子的人,是比较容易集中精神的。而现在,西式的裤子,裤腰有
越来越低之势,尤其是有的牛仔裤,仅仅包住了屁股、胯骨而已,完全不用系皮带,或
者,即使系了皮带,也是松松垮垮,围胯一圈,仅为装饰而已。穿着这种裤子,当你坐
下的时候,裤腰不是抵在肚脐上,而是死死地抵在离肚脐远远的下方,尤其当裤子很紧
的时候,会感觉一呼一吸都显得短促无力,无法让呼吸自然拉长放缓,这种短促的呼吸
,只能把气送到胸腔,而到达不了丹田。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我发现,现代人身体气
虚、精神涣散,很大程度上与穿这种低腰裤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加,也随着对传统文化
的进一步深入,常常会发现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折射,那么不经意,却闪烁着智慧的光
芒。老一辈人并不是每一个都深谙传统文化,但在他们那种近乎顽固的执著和坚守中,
我们可以挖掘到很多背后的深层含义。所以,学医需要如此融会贯通,从某个不经意的
地方,就能引申出与养生、与医学相关的大学问,还要结合人情世故,今昔对照,明白
世事的变迁。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大彻大悟的“通才”。
令我欣慰的是,经过我这么一教,这位学生马上开窍了!以后,在站养生桩的过程中的
每一个细节,他都会自己琢磨,遇到不会的,马上问我。不到一年工夫,他的中医已经
学得非常棒了,而我教得也不费劲。孟子说,“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是人生的一
大乐事。此言诚然不虚。找一个好老师,是很多想勤勉的学子梦寐以求的事情,然而,
所有的好老师也在苦苦寻找好学生呢!就好比病人在寻找好医生,好医生也在寻找能配
合他的病人,因缘际会,才能起死回生,传出杏林佳话。至于他们如何才能相遇,那就
要看缘分了。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带脉为人体奇经八脉之一。它能约束纵行之脉,足之三阴、三阳以及阴阳二跷脉皆受带
脉的约束,以加强经脉之间的联系。带脉还有固护胎儿和主司妇女带下的作用。带脉循
行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
第4章 家和万事兴——一家老小全面健康的养生方案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精神财富,只要用心去钻研去关注,我们必能发现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宝藏。而对于这些宝贵的财富,我都是很乐意告诉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
让他们也能享受到国粹中医学带给我们的健康知识。
1. 赢在起跑线上——如何让自己宝宝的禀赋得天独厚
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夫人生于地,悬命
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
有一位朋友的太太怀孕了,本来他挺高兴的,可没几天就来向我求助,说他太太突然感
觉肚子不舒服,送她去看医生,结果医生告诉他们肚子里的孩子可能保不住,一家人连
续几天都没能好好吃饭,十分难过。看到朋友心急如焚的样子,我赶紧给他太太开了几
服安胎药,经过一番调养,几个月后母子平安,足月顺产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谁不希望自己能生出一个健康的宝宝呢。在《黄帝内经》里就有“人
秉天地四时之气而生”的记载,今天看来,其“天人相应”的观点仍然闪烁着智慧之光
。从中医的角度,我认为,要想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不仅要调整好自己的身体状
况,也要与天地自然之道相契合。
孕前准备
现在,随着科普知识的普及,大家或多或少都了解到孕前准备这个问题,但年轻父母什
么时候开始准备呢?究竟该准备些什么呢?对于这些问题的说法是比较含糊的。
怀一个健康的孩子,最少要在半年以前进行准备,如果条件成熟,提前一年准备更好,
这样身体就会在有计划的调养中,保持一个最佳状态。
怎么去准备呢?最好还是去有经验的中医师那里看一看。因为中医师会通过望、闻、问
、切等方法,辨别出男方和女方的体质,从而通过饮食、运动等方法进行调节,将夫妻
双方的体质都调节到一个阴阳之气比较平和的状态。
尤其是准妈妈的身体要达到阴阳平衡,这样才能为宝宝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使他形成
平和体质,更加健康。
准爸爸和准妈妈还要准备什么呢?我要特别强调一点,如果家里养有宠物的话,一定要
提前把宠物安排好,因为宠物的毛、虱子都有可能成为胎儿先天性的过敏源。另外不管
是准爸爸还是准妈妈,至少在受孕前一个月把烟酒戒掉,居室应保证清洁安静、阳光充
足。别忘了经常给房间通风换气,空气的新鲜与流通有益健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
情。
怀孕时机
什么时间才是受孕的最佳时机呢?古人认为,在大自然中,有九种灾怪之气是要避免的
,也就是我们日常讲的风、雨、雷、电、雾、霾等自然现象,它们都会对怀孕产生一定
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受孕,可使人血脉紊乱,并且生育的孩子,容易得癫狂、痈肿等
疾病。
那么怎么给孩子的诞生定下一个“良辰吉日”呢?我认为,最佳的怀孕时机,是在初春
,大概是春节后的这段时间。为什么要利用这个时间来怀孕呢?有三个原因:一是借助
了大自然的升发之气;二是节日长假,夫妻拥有充足的睡眠和精力;三是春节期间气氛
吉祥如意,人的心情也好。选上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受孕,那么这个时间段孕育出的孩
子一定是聪明、健康、活泼、可爱的。我做过一个统计,近代很多伟人大多是在冬季出
生的,按照十月怀胎的规律,他们的受孕时间刚好是在初春。
有的人会问,夏天、秋天、冬天,能不能怀孕呢?当然可以。不过我建议无论什么时候
,都要避开前面所说的灾怪九气,尽量选择风和日丽的天气。另外,在一些特殊的节气
,比如冬至、夏至,这是自然界阴阳转换交接之时。冬至时阳气刚刚生长还很微弱,夏
至则相反,是一年中阴气最虚的时候,这两个时段最好不要怀孕,以免伤害人的元气。
孕妇饮食
准妈妈怀上孩子后,便成为了全家的重点保护对象,到底吃什么才能使身体营养更全面
呢?方法很简单。中医学里有一句古话,叫“胃以喜者为补”。喜欢吃的严格说起来就
是体内缺少的,所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这一点不单是孕妇,正常的人,在平时的养生
保健中也应该这样。
想吃什么你就吃什么,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在怀孕当中,千万不要过多地去计较,只
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自己体内的养分,充分供养给胎儿。
虽然胃以喜者为补,但在怀孕期间我也不主张玩命去吃,很多人按照教科书去吃,一天
吃多少水果,一天吃多少肉,吃到最后都贴到自己身上去了,生完小孩以后体重减不下
来,也很痛苦,孕妇一般吃到七八分饱就够了。
孕妇运动
我看到很多准妈妈,怀孕以后这个运动不敢做,那个运动不能做,否则就觉得自己动胎
气了。怀孕以后,是不是就应该静静地去养呢?
我认为怀孕早期进行适当的运动,是没有太大关系的。像现在很多孕妇都是在怀孕七八
个月的时候,还正常上下班,这是没有问题的。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则不要盲目地运
动,尽量静养保胎。
准妈妈做运动也要考虑到胎儿的安全,要避免跳跃、弹跳或大幅度动作的运动,而应选
择散步这样比较温和的运动。另外别在太热或太冷的环境下进行活动,怀孕时期体温过
高或过低,会伤害胎儿发育。如果怀孕超过4个月,则不要以仰卧的姿势进行训练,比
如练瑜伽,因为胎儿的重量可能会影响气血运行,发生危险。
准妈妈在怀孕期间如果按照以上规律来调养,就一定能添养一个健康的宝宝。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这就要求孕妇在妊娠一月时,胚胎刚刚形成,此时饮食应稍细熟烂,在主食上可多吃点
大麦粉,副食调味方面以酸味为主。因为孕妇多食喜酸,而中医学认为,酸味入肝、能
补肝以养胞胎。对于辛辣腥臊的食物宜少食或不食,以免影响胎气。
妊娠第二个月时,孕妇早孕反应较严重,为防止呕吐,可以在起床前吃些干食、如烤馒
头片、饼干等,不要吃汤菜或稀粥,晚餐后一般呕吐减轻,因此晚餐可吃得丰盛些。另
外,少量多餐或吃清淡可口、少油腻的食物,也有益于防止孕吐。
古人认为,妊娠三月时孕妇易喜易怒,因此吃一些调肝养胎的食物及保证蛋白质尤其是
完全蛋白质的供给,这需要比平时稍多吃一点瘦肉、鱼、蛋和大豆制品。
在怀孕四个月时,可多吃些粳米,倘若孕妇想呕吐又不欲食者,应调和胎气、清肝养胎
的食物。
怀孕五月左右,是胎儿发育生长最迅速的时期,对营养的需求最大,因此,本阶段的饮
食原则不仅数量要多,质量也要求较高。古人特别提出要吃点羊肉、牛肉等营养丰富的
食物。
妊娠六个月时宜少吃寒凉饮食,可多吃些粳米粥,对孕妇有较好补益作用。这样能使肌
肉、皮肤致密、外邪不易入侵。
妊娠七月至九月,为妊娠后期,胎儿日趋成熟,饮食原则应因人而异。若胎儿发育较好
,孕妇又较胖的,则应稍稍限制一些饮食,以防胎儿长得过大而给分娩造成困难;相反
,若孕妇体质较差,胎儿发育又不大好,则应加强营养,吃得更好一些。
2. 会坐月子的女人才好命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很多年轻的女病人经常向我抱怨,说自从生完孩子后就感觉身体大不如前了,经过我问
诊后,发现她们很多都是生完孩子后没有坐好月子,而这些病都是在月子里落下的。
生一个小孩,过去叫“过生死关”。分娩过程中,产妇的筋骨腠理大开,同时伴随着疼
痛、创伤、失血,使体能快速下降,稍有不慎,风寒侵入体内,就会导致月子病。
女性的月经周期是28天,是女人气血运行的一个周期,产后的调养至少需要28天左右的
时间,所以老百姓把产后期间的调养形象地称之为“坐月子”。
女人得了“月子病”怎么办?过去的老人总说,月子病月子治。没办法,得再生一个,
好好坐一个月子就调过来了。如今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种机会相对较少,所以我们
一定要以预防为主,把月子坐好。
坐月子关键要避寒凉
生完孩子产妇因为血虚会觉得燥热,想喝凉水解渴。这是万万要不得的,生完孩子马上
喝凉水的,大多会出现“产后风”。有人说了,在国外,女人在生完小孩后很多人都不
忌讳喝凉水,为什么没事呢?这是因为东西方人体质有很大差异,西方人摄入的食物主
要以肉类为主,体质偏热,所以喝凉水没事。中国人的饮食以五谷为主,体质偏寒,喝
凉水就会寒上加寒,戕伤人体阳气。
产后虚弱的身体最怕寒凉之物,所以温性食物最为补。温补可以把体内的阳气升发起来
,同时清理体内垃圾。生完小孩有很长一段时间都要出血,中医叫恶露,就是脏血、败
血,要给它清理出去的。如果寒凉的东西侵入人体,寒凝气滞,这些垃圾就出不来,淤
在卵巢和子宫里形成血块,长久以后导致很严重的妇科病。所以坐月子关键要避寒凉。
过去的生活居住条件不好,坐月子有很多讲究,比如说一个月不让洗澡、不让刷牙、不
让洗脚,都是为了防止产妇着凉。现在的居住条件和环境跟过去相比都有了大大的改善
和提高,屋子里的密封条件很好。既然有热水、有很好的密封条件,就应该洗个澡,洗
完澡以后把头发吹干,该刷牙的刷牙,该洗脚的洗脚,卫生还是要讲的。但仍然要避风
避寒,尤其夏天不能吹空调。避开了风、寒对人身体的侵入,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这两
种跟寒邪有关的妇科病就不会发生了。
坐月子的补法
分娩过程中,因疼痛失血,出很多汗,一下子把人体的阴伤了。汗、血是同源的,损耗
的都是人的元气。所以在过去,不论农村、城市,生完小孩后都会先炖点鸡汤补补,补
充失去的体液。鸡汤酸性入肝,肝藏血,肝为女子的先天之本,女人补身子要先补肝。
熬鸡汤时,可以放一些黄芪、党参、桂圆等有温补功效的药物。
无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产妇都会失血阴亏,身体虚弱。老一辈的人都知道,生完小孩
后,先不让产妇去吃补品,而是熬一点小米粥,里面加一点红糖,喝它就可以了。小米
健脾养胃,补充后天生化机能;红糖色赤入心养肝,能迅速补充身体气血。从古至今我
们的先人一直沿用的产后补法,这是一种大智慧。
明清时期,张景岳、傅青主等大医家根据女人的生理特点,制定了一个产后的调养方,
即生化汤。把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熟地等药放在一起熬,喝完以后对恢复体力很
有帮助。现在药店里基本可以买到包好的生化汤,也不贵,七八块钱一包,效果是非常
好的。建议准备生孩子的女性朋友,要提前有所准备,备上一包生化汤,产后服用,这
样对自己的一生都非常有益。
母乳喂养最好
现在很多年轻产妇担心母乳喂养会影响身材,用奶粉来替代母乳喂养,这样其实对大人
小孩都不利。俗话说,人生的第一口奶不能吃错了。时下很多广告都推销进口、国产的
各种优质奶粉,但不管什么奶粉,都比不上妈妈的这一口奶。
婴儿一定要用母乳喂养才能长得健康聪明。母乳里面含有大量的天然抗生素,能帮助婴
儿增强免疫力,抵抗外邪,很好地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
很多产妇生完小孩以后乳汁不足,这时可以煲一些鲫鱼汤、猪蹄汤来喝,会促进乳汁的
分泌。母乳喂养还对产妇健康很有益处,乳房通过婴儿的吸吮,使经脉畅通,可以减少
乳腺炎、乳腺增生的发病概率。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坐月子期间如果想吃水果,可以把这些水果先放在温水里泡一泡,祛除水果本身的寒凉
之气,再食用就不会着凉了。
妈妈也用不着玩命地使劲吃高营养、高热量的东西。看看中国古代生小孩的女性都吃什
么,小米粥、红糖、鸡蛋,这样就足够了。
3. 父母做好两件事,孩子就能健康成长.
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
——《黄帝内经.灵枢.天年篇》
女儿出生的时候,我在家带孩子,同时潜心研究丹道中医。去老师家的时候,有时也带
着女儿一起去。老师告诉我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不要娇生惯养,这样带大的
孩子身体不会出毛病。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女儿一天天茁壮成长,让我带孩子的同时还
有精力去研究医学。
老师说的方法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换句话说,就是别娇生惯养。别让孩子吃得太多,
穿得太暖,适当地冻着点儿和适当地饿着点儿,对孩子是有好处的。 “欲得小儿安,
常要三分饥与寒。”是宋代儿科名家钱乙所言,其稍后的元代著名儿科医家曾世荣在《
活幼心书》里加了一句很多不为人知的一句话:“忍一分饥,胜服调脾之剂;耐一分寒
,不须发表之功。”
中医的儿科理论认为,小儿天生三脏不足、两脏有余,也就是脾常不足、肾常虚、肺常
不足,心、肝两脏有余。过去的老前辈讲,小儿病就是“二太病”。即太阴脾的消化病
和太阴肺的风寒症。小儿“三分饥”原则是要使小儿吃到七分饱留有三分余地。婴幼儿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消化吸收功能还不健全。保持七分饱,脏腑就不容易损伤,
不易患肚子胀、肚子疼、腹泻等肠胃病,自然用不着服什么调理脾胃的药物;小儿元阳
充足天性好动,如果衣服过暖,容易出汗受凉,导致伤风感冒。“三分寒”的本义并不
是让小儿去受冻,而是让小儿处于七分暖的环境中,也就不易患咳嗽、哮喘、发烧等肺
部病,因而用不着服什么解表发汗的药物。
家里养过宠物的朋友,可以观察到这么一个现象,小动物吃饱了以后,多一口它都不吃
,如果你再给它,它拿爪子盖上,好像它在说:“别动,这东西是我的,虽然我现在不
饿,但我可以把它藏起来明天吃!”这是动物的一种先天本能,吃饱后多一口也不吃。
对于小孩来说,他不想吃也是一种先天表现。孩子不想吃饭时,父母不要追着喂饭,等
他喊饿的时候,再喂他吃。
早在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一书中也告诫我们:“小儿始生,肌肤未
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凡小儿不易太饱,饱则呕吐。”所以,有节制
的饮食,适时的衣着,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儿健康成长发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让
天下的父母都成为孩子的健康守护神,让宝宝快乐茁壮成长吧。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孩子2-3个月:以托扶为主。宝宝颈部肌肉功能尚未发展,一般情况下,以托扶为主。
一手扶着宝宝的头部和颈部,另一只手扶在他的背部和臀部之间,以使宝宝感觉稳妥、
舒适和安全。
孩子6个月之后:搂抱的时间可适当减少。这时候,搂抱宝宝的时间就要适当减少一些
。如果还是一味地搂他在怀里,这会使宝宝产生依赖性,影响他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坚
韧性的发展。
4-5个月:抱腰为主,逐渐过渡到竖直抱。当宝宝长到4-5个月时,能自己支撑头部了,
可以抱腰为主,逐渐向竖直抱方向发展。这样可以为宝宝提供身体和头部自由转动的余
地,有更为广阔的视野和自主活动的可能。
4.小儿发热有时是在长“心眼”
热无犯热,寒无犯寒,从者和,逆者病,不可不敬畏而远之。
——《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很多小孩出生100天后,突然间发热了,一热呼哧呼哧地,家长看得心急火燎特别难受
,赶紧去医院,一针把热退下来了,结果没两天小孩起了一身疹子。我在临床上看到过
很多这样的例子。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孩子发烧在临床上往往不一定是病理性的反应,它还存在着一种
生理性的发热反应。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医生分不清两种发热,盲目用药造成的。
隋唐时期有个医家叫巢元方,他写了部医学著作《诸病源候论》,其中谈到了一个很重
要的学术观点——“变蒸”。什么叫变蒸?变就是变化,蒸实际上就是发热,用通俗的
语言来解释,就是成长变化当中的发热。在古人的描述中,有32天一蒸的,有64天一蒸
的,有72天一蒸的,不尽相同。
很早以前听老前辈们讲过,说小孩发一次烧是长一次脑子。不单是长脑子,还长个儿,
不发烧长不大。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曾经仔细观察过自己的孩子,确实像老前辈们
所言,变蒸发烧后,马上觉得她有了不一样的变化。前两天还不会叫爸爸、妈妈,发完
烧以后就会叫了。看着孩子真的长本事了,心里非常高兴!
实际上这种变蒸发热的过程就像生豆芽。把一把豆子放在水里,天天用凉水泡它,它永
远也长不成豆芽,要想它发芽,一定要有适当的温度,温度升高后它才开始生长、开始
发芽。小孩在生长发育当中,有着类似的过程。婴幼儿的“变蒸”,是一种正常的生理
性发热,对孩子的身体并没有害处,反而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变蒸”这一学说,在今天的医学界仍有很大的争议。有的医生认为,只要发热就是病
理性的,不承认有生理性的发热,然而,以我自身带孩子的经验以及多年来的临床实践
,证实古人“变蒸”的说法确实是有道理的。
生理性发热有几个特点:一是孩子发热后(以低烧为主,偶尔出现高烧),给他个玩具
还能抓能玩,还能咿呀学语,跟你交流,依然有精神不打蔫;二是耳朵发凉、屁股发凉
;三是上唇内侧出现“变蒸珠子”,即粟粒大小的白色泡珠。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发烧
是正在“变蒸”的表现,建议家长不要着急,别轻易给孩子服退烧药。此时如果用药物
来治疗,反而会影响他的生长发育。最好用毛巾浸温水拧干后,擦孩子的腋下、大腿根
、后背、前胸等部位用物理方法帮他降温。
在饮食上,让孩子吃清淡一些。如果孩子正在吃奶,做妈妈的饮食也要清淡一些。同时
要随时观察孩子的发热程度。注意给他补充水分,帮助孩子把这一关渡过去。一般情况
下此时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了。
病理性发热的判断方法也很简单。如果孩子发烧的时候没有精神、昏昏欲睡、一摸耳朵
也发热、手脚冰凉,这个时候一定要去医院,此时的发热基本上属于病理性发热了。
病理性发热的原因有两点,一是风寒,二是食积,就是我前文所说的“二太病”。
变蒸的另一种表现就是学龄前儿童的“生长痛”。有些在学龄前的儿童常常向家长诉说
:“妈妈,我的腿痛。”轻的一说就过去了,重的则痛得晚上睡不着,需要爸爸妈妈不
断用手去抚摸双腿。家长担心孩子腿受了伤或患了病,到医院检查后又都正常,没有任
何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人体的生长发育是有规律的,一个时期体重增加占优势,另一个时期身高增长占
优势,二者交替出现。当身高增长速度太快时,就会出现小腿肌肉腱牵拉感或疼痛感。
这种疼痛多发生在晚上睡觉或白天午休时,一般不需要治疗就可以自行缓解,家长不用
担心。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当孩子出现病理性发热时,要采取什么措施呢?很多有经验的老前辈提出了一个治疗方
法,叫“母婴同治”。这个方法在国际上也有应用,对于正在吃母乳的婴儿,让妈妈吃
一些清热解毒的药,再通过乳汁传导给孩子进行治疗,非常有效。